双肾下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新闻人物双肾衰竭的戒毒民警刘隽不论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啥外用药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502/6205113.html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彭光瑞戒毒所供图

如果知道生命的期限,你会怎样对待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刘隽的答案,是不论时间长短,每一天都必须有意义。

▲执勤中的刘隽

生命的意义

6月的一天,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区的铁门缓缓打开,门缝中透入的一缕阳光打在孙易(化名)脸上,映出一个欣喜的表情,因为今天,是他离所的日子。突然,孙易站定、转身,对着身后的民警刘隽深深地鞠下一躬。

刘隽是这里一位普通的戒毒民警,但在孙易眼里却是最需要感谢的人。是他,改变了孙易对毒品的看法;也是他,让孙易重新开始珍视生命。

认识刘隽时,孙易刚到戒毒所几天。年年底,他因为吸毒被送进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但刚入所他就成了这里有名的刺头。原来,为了逃避改造,入所后孙易连续多次自伤自残。一有机会就会想尽办法伤害自己,甚至差点要了自己的命。没办法,戒毒所只好对他采取了束缚措施,24小时派人照看。

所里的民警对孙易进行了多次教育和劝说,但他却丝毫“不为所动”,甚至对民警宣称,自己宁愿被永远严管束缚,也绝不妥协!

“我来试一试吧。”刘隽是负责孙易的民警之一,正当大家对这个“滚刀肉”头疼不已的时候,刘隽主动把事揽在了自己身上。

从那一天开始,刘隽每天都去找孙易谈心。起初孙易并不买账,任凭刘隽费尽唇舌,他只一言不发,还默默地在心理“婆烦”这位啰嗦的民警。但架不住刘隽日复一日的絮叨,一来二去,他慢慢开始与刘隽有了交流。

▲刘隽和戒毒人员谈心

“不要觉得曾经吸毒,生命就没有希望!”孙易说,这句话很多人都对自己说过,但他从未真的听进去。但那一天,刘隽告诉孙易的,是他自己刚刚查出患上了肾衰竭,生命或许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刘隽告诉他,患病后自己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看法,看到吸毒人员自我作践,他就觉得好像浪费的是自己的生命。所以,哪怕他的话孙易一句也听不进去,刘隽也要不厌其烦地帮他疏导、挽救他的生命。

刘隽的话,孙易真的听进去了!“身患重病还来劝我,我又为什么不能重新活过呢?”孙易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对抗”,开始认真接受戒毒改造。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孙易成了所里表现最好的戒毒人员之一。

之后,他更是充当了所里劝诫和宣传的“大使”,只要刘隽和同事们遇到了难管教的刺头,他便会用自己的经历当“教材”,向其他的戒毒人员讲述刘隽和自己不打不相识的经历,分享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

“活好每一天,才是对人生负责。”孙易说,自己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刘隽接待探望家属

民警的情愫

双肾功能慢性衰竭!

年9月,在单位组织的例行体检中,医生对刘隽的身体状况给出了警告,医院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而检查结果却惊人的一致。诊断书上赫然写着的几个大字,让刘隽几近崩溃。

刘隽回忆说,他是一线的戒毒民警,值夜班是必修课。但那年从8、9月开始,他的身体就不那么听使唤。以前值完夜班,补个瞌睡很快就生龙活虎。但那段时间,只要值了夜班,无论怎样休息,他都是无精打采的状态。之前他还一直纳闷,这是怎么了?得到检查结果后,一切都得以解释。

“是不是要离开一线了?”刘隽说,慢性肾衰竭几乎就是不治之症,最忌讳的就是熬夜和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患上这样的病,一方面意味着生命的期限被缩短,另一方面,他或许不再适合做这份已经干了10多年时间的一线戒毒工作。他也曾一度考虑,是否需要调换其他工作时间更有规律的岗位。

▲工作间隙,刘隽要服用大量药物。

“我舍不得。”刘隽说,他今年44岁。年,他从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现重庆科技学院)毕业后,就考入司法系统任职。他曾做过办公电脑化研究的技术工种,当过办公室文员,但更长的时间,是担任一名戒毒民警。

对于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刘隽更是有特殊的感情。年,未戒所所在的区域还是一片荒地,刘隽就是在那时,被抽调进入筹备组,参与这里的筹建工作。

他记得,那一年,他身着警服、提着箱子前来报道,但到了目的地却傻眼了:现场到处都破破烂烂,哪里像是一个司法单位!“是不是找错了?”带着疑惑,他小心翼翼的询问了现场的工作人员:“这里是市少教所(原名称)筹备组指挥部吗?”他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于是,他便在这个只有一幢毛胚房,四周都是杂草的地方扎了根。那一年,他29岁,作为单身汉,他在砖墙砌出的办公室办公,晚上又在简易隔出的宿舍里休息。

“俗套的形容,在这里,那时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刘隽说,毛胚房夏天酷热、冬天漏风,就连厕所也是临时挖的茅坑。刘隽和同事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维持着所里工作的正常运转,陪伴着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刘隽离开办公室的岗位后,又先后在所里的后勤部门、生卫部门、法制部门工作,最后,他主动调到戒毒一线工作,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一线民警生涯。因为工作认真,真心关爱戒毒人员。年,他被所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年3月又获评市戒毒局年度先进个人。随后,他又被市教育矫治局评为年度先进个人、年三比三创主题练兵活动先进个人。

“每一幢楼,每一处花草,都有感情。”刘隽说,在戒毒所工作20多年,担任一线民警10多年,他看过太多戒毒人员的彷徨和挣扎,也亲手救回过很多迷途的孩子。渐渐地,他越来越热爱自己的岗位,并以自己是一名戒毒民警为傲。

突如其来的病情,让他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有过对病魔对死亡的恐惧,也有过想要逃避的念头。但冷静下来之后,他反而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既然所有人的生命都有期限,那么在有限时间里,难道不该将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

他的意义,便是留在这块自己一手参与筹建的地方,站好自己热爱的岗位。

▲指导戒毒人员学习劳动技能

“手套哥”的坚持

早上7点,山城还在一片寂静当中,身着警服的刘隽和门卫打了招呼,跨入未戒所的大门。这时,距离所里的上班时间,还有整整两个小时。只要轮到刘隽值班,他总是在这个时候提前到岗,跑到办公室里将前一天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将今天的工作草拟一个详细的计划。

▲早上7点上班,刘隽和门卫打招呼。

患病后,所里考虑到刘隽的身体状况,原本想将他调配到工作时间更为规律的岗位。但征求他的意见后,刘隽却坚持要继续担任一线的戒毒民警。由于肾衰竭患者最忌熬夜和晚睡,所里的领导和同事们还是执意给他开了个“小灶”——让刘隽不值夜班。

“所里的事情多,人员少。戒毒民警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方便了,就得有同事帮我分担夜班的任务。”刘隽说,这样的情况,让他十分过意不去。他转念一想,不能晚睡,但可以早起啊!于是,每天6点起床,7点到达所里开始工作,成了刘隽给自己订下的规矩。

无法治愈的重病,不仅没有影响到刘隽的工作热情,还让他对自己的岗位和职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说,在他眼里,每一名戒毒人员的人生,都好像是他自己生命的延续。对不安心戒毒的“刺头”,他苦口婆心地劝解;对身体不好的戒毒人员,他竭尽所能地关心。

他还有一双“著名”的白手套。刘隽说,作为戒毒民警,保障场所的安全是第一要务。所以,每天下班前,他会不厌其烦地反复检验重点区域的安全状况,而此时,他就会戴上自己的白手套,这里拉一拉,看是否牢靠,那里摸一摸,看是否损坏。于是,同事们送了他一个外号,叫做“手套哥”。

▲刘隽检查舍房安全

▲刘隽检查舍房和戒毒区域安全

“老刘,你这强迫症太严重了,栏杆被你拉坏了要当赔将哟!”有一次,刘隽循例检查时,因为反复查了房舍隔离的栏杆多次,一名同事见状拿他打趣。刘隽却一本正经地回答,要是真拉坏了,所里应该奖励我发现了安全隐患!安全问题也许次都没事,出一次问题就要捅大娄子!

7月5日,又是刘隽当班的日子。下午,他特意找到了戒毒人员老刘(化名)的舍房,前来“戒烟”。原本,所里并不禁止戒毒人员吸烟,但老刘却是个例外,60多岁的年纪,因多年吸毒患上了严重的哮喘,但他同时又是个“老烟哥”,这几天他哮喘发作,却还是想抽烟过瘾。

“刘警官,你又来了啊,我今天少抽一点行不行嘛!”

“病好了再抽,这几天先戒了,毒都能戒掉,难道戒不了烟?”

……

责编曹园园审校夏祥洲总值班刘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