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不可妥协的五与六 [复制链接]

1#

生命的动力形式,我们能够把它分为五种阶段,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是:人的内脏一定要有「五」这个数字存在!这件事情我已经强调过好几次了,凡是高等生物,比如说像麻雀那么高,我们也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生物分化到一个阶段以上的时候,如果内脏不存在五这个数字的话,生物会瓦解。

你知道「五」这个数字的特性是什么吗?五这个数字的特性就是,当你有五个点时,你就可以画出:「每一个点跟其它的点都有连结」,当你把它全部都连起来的时候,你就可以制造一个能量的架构:我可以克到一个,我也可以被一个所克;我可以生到一个,也可以被一个所生。

每一个脏与另一个脏,都有彼此呼应的路径,而形成一个能量的网络。这样的话,某个脏的能量太多,就赶快传给下一个脏(A生B),下一个脏能量太多,又可以传给下一个脏……这样那个脏才不会爆掉。那如果这个脏它的生命活动太激烈,要让它停下来,就会有一个脏可以克到它,那这样子的话它才能够调和。比如说如果木太旺,它就会生火对不对?火太旺会生土,然后土又会去生金,然后金又会克木……或者说木是克土的,但木所生的火却是土的母亲,而土所克的水又是木的妈妈……可以像保险丝一样,彼此制约、调和。所以这个「五」脏的作用,因为有「五」这个数字使生命能量不断流转,而形成到处都通的结构,所以一定要五,三不行四不行六不行八不行七不行……往上往下找,千千万万的数字里面,只有五可以作到这个互相呼应的结构。

所以上帝创造人,如果人的设定里面没有五个定点传导能量的话,说不定那个人两天就爆炸了。一定要有那个呼应的结构,高等动物才能够活。西方医学可能不知道这个东西。因为西方医学是用另外一个视角在拆解人体,没有谁比较对比较错。比如说我们的肾脏的上面有肾上腺。那西方医学就说:肾是泌尿系统,肾上腺是内分泌系统,长得靠在一起不用考虑。但是这样讲也对啊,没有什么好抗辩它的,每一个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形成不同的分类方法。那我们东方用能量的属性来分类,这样也是一个方法。没有什么对错吧?

我从来不觉得要跟西医打架啊,那西医用功能、细胞形质的属性来分类,所以胰岛腺跟肾上腺跟甲状腺跟胸腺都是内分泌系统。但肾上腺跟脑下腺,我也可以觉得它们的功用很不一样啊,对我来说,会觉得脑下垂体是属于少阳经,然后肾上腺是属于少阴经,是天差地远的存在。大家各自用不同的分类法,所以没有关系,都可以。

那我们说「五」这个数字会有互相传导呼应的结构,那么,某个脏在生病的时候,是不是果然会有这样的传法呢?五行理论是不是一种空谈的玄学呢?

真的有!我们上次教到阴阳虚实,其实是我跟别派的前辈听来的,有几句口诀,因为是别派的,我就这样子抖出来不好。我只能「暗示」你们说:你看哦,肝癌是肝阴实对不对?可是肝硬化、肝癌到后来,会变成腹水,那腹水不就是肾脏的问题吗?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它会传往某一个方向。或者某某人肝火很容易旺,那肝火旺了不久之后,舌头破了,心情烦躁──它又传到另外一脏去了。或者什么人好容易紧张,肝气不舒畅,紧张到后来,开始消化不良拉肚子,它又传到脾胃去了(木克土)……这样子讲,我没有告诉你们总纲口诀,但是你们大概可以知道「五」这个数字的意味了吧?

阴阳虚实在某一种属性的时候,五脏会挑一个方向传过去,那是有规律性的,那个规则,就是张元素失落的那个总诀窍。有这个规律,五行五脏派的人就不会乱推一通,但因为现在一般中医的江湖没有那个规律,才会什么病都五脏五行乱推一通又疗效很差。

比如说那位门派的前辈,有一次治一个……这是他自己公布的,我讲了大概没关系……他治一个心律不规则的患者,他就说:「这个人的心阴实是脾阴实传过去的。」所以就开一小包帮脾胃清湿气的平胃散,一包平胃散吃下去,十五分钟,心跳就规律了。就是脾也可以传心──这就是他们那个我不能在课堂教的,中医界的表面舞台背后的规律。而知道那个规律,你就会知道五脏的那个流转是真实的存在,就会觉得说,的确:一定要五脏,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

脾胃相表里、肝胆相照,每个脏各对应着一个和它表里相关的腑,五脏,应该有五个腑啊!怎么我们晓得的都是「五脏『六』腑」哩?唉呀,这真是要命啦。

中医不可妥协的五与六

「六」是什么东西?我有给你们发补充讲义对不对?补充讲义里面有一个图:六分成三阴三阳,可以说是「风暑湿燥寒火」六气,也可以说是人体的正六经。

姑且这么说好了:中国人推衍八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照理说中国人习惯的表记法是是一种阳爻、阴爻、阳爻、阴爻……一种类似二进制的计算机表记法,可是呢,当我们要把四象推成八卦的时候,发现:不对,人的身体,用八卦一路表记上去好像不对劲!

也就是,人体做了一件八卦没有做的事情。然后在核对这件事情的时候,发现说:哦!原来,阴、阳是一正一反,一路「正跟反」、「正跟反」那样子分化下去,人会散掉。「正」跟「反」中间必需有一个正反相合的接点,要使阴阳调和,还要有一个「调和力」!所以呢,在四象变成八卦以前,就发现「太阳」跟「少阳」之外必需加一个「阳明」,然后「太阴」跟「少阴」之外要加一个「厥阴」,有「正力」跟「反力」跟「调和力」三者,才能让这个结构稳固不散。

于是就发现:阳的世界,「正」、「反」、「调和」,有一个三角出现,在阴的世界,「正」、「反」、「调和」,又有一个三角出现。──对不起,我这不是在讲六腑,是在先讲六经──然后这两个三角,一阴一阳扣合在一起,人类的肉身才能稳固。这样子调整出来的六道能量结构,也就是我们的六经(十二正经,手经足经合算一条而言),你们讲义画的就是那个结晶体。

而「六」的结晶,你们大概也不会觉得很陌生哦,因为在大自然之中,你看水的结晶就是六芒的,很多矿物的结晶也是六棱的。你会发现:一但进入「六」这个结构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稳定下来。

所以一个脏腑要生生不息地运转,需要「五」,然后呢,这个生命体需要持久安稳,就需要「六」,这两个数字都是高等生命不可或缺的。所以五跟六的意义就在这里,同样是那个器官,在五的世界扮演一种角色,在六的世界又扮演一种角色。

你看:在六经里面,凡是脏都在「阴」的地方对不对?比如说脾跟肺是「太阴」,心跟肾是「少阴」,心包跟肝是「厥阴」,因为脏属阴、腑属阳嘛。所以六经的世界里面,六条阳经是腑,六条阴经是脏,也就是说,我们五行世界里面的那个表里关系,在这个六经的世界里面又给了它一个不同的属性,而这两种属性都是对的。

你们看六经的分类,会觉得「心包」跟「肝」是在一起的,「大肠」跟「胃」是在一起的,「心」跟「肾」在一起,「三焦」跟「胆」在一起……怎么跟我们才讲过的什么「肝胆相表里」、「脾胃相表里」又不一样了呢?这两样东西是不可以妥协的,都一定要存在才行。

这个五行跟五脏的相推、跟六经的这个东西哦,请各位要回家做一点点回家功课:去看一看,去找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个东西看得越熟越好。

请各位同学看一下六经是哪六个东西?那我们也发现,五跟六的对应都不很一样,对不对?

在六经里面,你会看得到,三阳经多半是腑、三阴经是脏,对不对?因为脏是比较阴,腑是比较阳,所以六经的分配,脏是属于阴的,腑是属于阳的,这没有问题喔。

可是,人体有十二条经对不对?十二,是五加七,也是六加六,那么我们中国人说人有「五脏六腑」,那五脏跟六腑加起来才十一啊!没有补足「十二」这个数字,那这多出的一是怎么来的?

其实,在马王堆出土的古脉经里面,他们只算人体有十一条经脉,少掉一条今天说的「心包经」。

当然,你说「心包经」它存不存在?是存在的,人体是有「心包络」这个东西的。可是为什么五脏跟六腑加起来是只有十一呢?而心包,是三阴经不是阳经,所以说它是「脏」而不是「腑」啰?我们怎么不说人有六个脏呢?

这个问题,其实答案还蛮简单的喔。就是:中国人的五脏里面说的「心脏」这个东西不在肉体上。

中国人说的「心脏」是一个灵*上面的器官,这个东西是没有肉身物质的部分的,那「心」在肉身的对应点呢,就是「心包」,也就是说啊,我们肉体中在搏动的这颗心脏,其实在中医比较古老的观点里面,会把它称为「心包络」。所以我们才会有一句笑话说:「中国人的心是正的,外国人的心是偏的。」因为,中国人的观点里面,「心脏」这「君主之官」是在正中间的。如果要把它画的更仔细,其实画得出来的。就是说人的灵*上有个器官,那个器官就是我们英文说的「Mind」。这个东西喔,如果假设你的灵*体跟你的肉身是重迭的话,「那个东西」好像一个倒放的很大的柚子,它从前胸后背都凸出肉身之外。

要怎么样跟身体找到它的对应点?你们在看针灸的穴道,人体上半身会有些叫作什么「灵台」啦、什么「神道」啦,就是「灵」什么、「神」什么那些穴,会把这个东西浮出肉身的交界点的那个圈圈勾勒出来。就是说那个东西其实是一个球状的,凸出肉身的东西,而在它与肉身的接触点,我们会定出一些什么灵啊、什么神的穴道。而那个东西才是中国人说的「心」。我们在喜极悲极、坠入情网、有强烈情绪的时候,你主观的身体感也会晓得,那个情绪的能量是从前胸凸出肉身之外的。

至于「心跳」,中国人的《*帝内经》说那是:「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认为说人的胃气通往这边,然后才有这个跳动,可以感觉到它上面的衣服在震动。那外国人看到这个说法,就觉得:「中国人实在太可笑了,怎么会明明一个心脏在跳动,你说是『胃』的大络?」

其实,这段话主要的意义是说,心脏跳动,要受到脾胃的后天之气的支持,「络」这个东西就是从脉上面分岔出来的东西嘛,本来就不是说你的胃有一部份在跳动,不是的。那是指胃气、后天之气在支援着你心脏的跳动。在临床上,这是很真实的:你把脉把到一个人脾胃脉不见了,胃气绝了,这个人就非死不可了。心脉、肾脉没了反而不见得会死。

那我们来看五脏对五腑喔:就是「心」跟「小肠」是相对,对不对?「肝」「胆」相对,「脾」「胃」相对,「肺」「大肠」相对,「肾」「膀胱」相对,那第六个腑,是什么呢?第六个腑到底是「三焦」腑还是「心包」腑?十二经脉你扣掉五个脏之后,剩下来还有七个。

七个,应该是「五脏七腑」啦?「三焦」也可以算一腑、「心包」也可以算一腑才对吧?

可是实际上,心包,因为是对应到肉身的这个心脏去,所以心包到底是要算腑还是要算脏,就不知道了。因为我们说凡是构造上两头通的就是腑,不通的就是脏:就像胃啊肠啊都是东西可以进去、出来,那你说一个人跳动的心脏,不是也有血进去有血出来吗?它也是通的啊,它也具有腑的性质啊。可是,在说明了「心」是形而上的东西之后,我们就会知道:要把「心包」跟「心」合起来,才算一个完整的脏。「Heart」这个东西,在灵*的部分称之为「Mind」(中医说的『心』);在肉身的部分称之为「心包」也就是我们左胸里面在跳动的心。人的心是跨到两个不同次元的存在。这个观念先有,你就不会觉得说怎么「五脏七腑」要说「五脏六腑」?因为「心包」代替了「心」虚悬的位子,可以狐假虎威一下,就不必算腑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