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积极探索特色课后服务课程,保定市第十七中学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弘扬传统文化,聘请中医名家参与中医药五育融课程建设,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
辛丑年小雪前夕,11月19日下午,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中医药社团——厚朴堂的学生参加了药香四溢的主题讲座《浅谈中医法宝-艾灸》,讲座专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温灸传承人——魏荣霞主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的灵*,是一个民族的根。十七中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普及中医药知识,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升其健康技能,对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医药素养都有着积极意义。
中医艾灸是祖国医学的瑰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魏荣霞主任从“中医没有高血压的定义,结合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入题开始,讲座内容从四个方面逐步展开,深入浅出,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温灸小知识
向上滑动阅览
一、灸法以经络、脏腑理论为指导的,是将艾绒和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温和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灸法的作用1、温经通络、祛湿散寒,2、升阳举陷、回阳固脱,3、消瘀散结、拔*泄热,4、预防疾病、保健强身。三、灸法的适应症十分广泛,内、外、妇、儿各科的急、慢性疾病,不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都有灸法的适应病症。1、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2、外感风寒表证与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证,用灸法能疏风解表、温中散寒。3、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泻、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4、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灸之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5、外科疮疡初起、瘰疬或乳痈初起、各种痛症、疖肿未化脓者,灸之可消淤散结、拔*泄热。—6、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升等,灸涌泉穴能镇逆下气。灸法对气血的运行能起“引而下之”的引导作用,如预防中风的发作,可灸足三里穴和绝骨穴,以平肝降逆、引气下行。7、防病保健。灸法用于防病保健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备急千金要方·针灸上》。四、灸法操作包括:艾炷灸-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悬起灸、实按灸;铺灸、温针灸、天灸。
魏主任讲解艾条灸法
学生观察艾条,体验艾条气味。
精彩的讲座结束了,但浓浓的中医药文化气息让厚朴堂的学生久久不愿离去,他们纷纷举手向魏主任请教,魏主任也兴致盎然地进行解答。
落实双减要求,保定市第十七中学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创设了药香四溢的学习氛围,每一次都让学生们收获满满,体会深刻,中华优秀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里深深地扎根发芽,也必将长成参天大树。
学生活动感受
刘恩含:这节课由张氏温炙法传承人魏荣霞老师主讲的。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艾炙了。魏老师给了我们很多不同大小的艾灸用具,一闻就是一股浓重的艾香,十分清新。这节课给我的感触很多,我了解到了中医这个职业是充满智慧和神秘感的,它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我要努力学好中医知识,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高诚越:本周,我在厚朴堂参与听讲了魏荣霞老师的专家讲座——艾灸。我了解到针灸可以治已病,也可以治未病;针灸中针指针刺,灸指艾灸,“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五行与人体的密切关系。我还了解到稻黍稷麦菽中稻的重要性,我了解到五谷为主,五菜为补,五果为辅,五畜为益……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将其发扬光大!
刘泽宇:本周,我很荣幸地在明德楼参与听讲了魏荣霞老师为我们讲解有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艾灸的知识。当然最重要的自然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艾灸,艾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医疗方法,经过数代人的改进成功地让艾灸逐渐完善,发展成了现代艾灸。中华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
李昊宸:这周我们社团请来了魏荣霞教授来给我们讲艾灸。我学到了了解了人五脏与五行的关系。还告诉我们冰糖泡水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四季与饮食会影响我们身体健康。夏天不要吃冷饮,要多晒太阳,补阳气。当然还有艾灸的讲解。它是一种用火治病的方法。用于治疗老弱久病之人。它是将艾绒与其他药物放置表面烧灼。适用慢性病、脾肾阳虚等。最后我不禁感叹中医文化的伟大与厚朴堂活动的丰富。
张奚睿:从本次讲座中,我对中医文化的深远与包罗万象有了更多了解,食疗,五行与五脏,据时节调养……老师还对于我们及家人的习惯给予了许多针对建议。还有针灸中的灸法-艾灸。它是将艾绒、艾条等在体表穴位之上,于经络传导之下达到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听了本次的讲座,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了它独有的特色,而本次课程我们所见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前方还有更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与了解。
吴玥琪:本周五下午,17中的厚朴堂邀请到了“张氏温灸”的传承人魏荣霞老师,由魏老师来给我们进行讲座。我了解了五脏与五行,什么季节吃什么食物,阴阳,以及吃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例如:牛奶性寒,到了14岁就不要喝了。我最喜欢的环节是闻艾灸的用具。魏老师给我们准备了许多不同的艾条,让我们都亲自体验,闻了闻浓浓的艾香。这堂课让我感触颇深,我一定要学好中医药,把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
刘宗煜:上节课由张氏温炙法传承人魏荣霞老师主讲的。这节课给我的感触很多,我了解到了中医这个职业是充满智慧和神秘感的,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我要努力学好中医知识,把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
李金泽:本周五下午在厚朴堂听了魏荣霞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关于人体的五脏与五行,魏老师展开了详细的讲述,我深刻的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和人体的整体思想的重要性。关于饮食与健康,魏老师从食物的寒性和温性角度讲述,和人体的五脏相生相克,颠覆了我对传统中医的认知,我深刻明白到保护自己身体的重要性。
李艺萱:周五下午,我在厚朴堂参加了关于艾灸的主题讲座。我了解到春吃甘,夏吃辛,秋吃酸,冬吃苦。我还了解到要多吃五谷杂粮,要吃生命力顽强的食物,不能吃垃圾食品。我还了解了灸法源流:灸法是一种用火治病的方法,故灸字从"火",盖多用于治疗老弱久病之人,效果持久,且必须持久施治,故从"久"。灸法是中医学中针灸学的重要部分。这堂课让我很难忘,我要好好学习中医药,这样身体就会很健康。
李清濯:本周五下午我有幸在我校的中医药社团参加了魏荣霞老师主讲的有关艾灸的讲座,我了解到了,艾灸也是“治未病”的方法也了解到了,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他们有的互生,有的相克。春天要吃甘,夏天要吃辛,秋天要吃酸,冬天要吃苦。知道了五谷为养,治耳鸣要养肾,近视眼要养肝,要多吃蔬菜不吃垃圾食品,也知道了上阳下阴。这次的讲座让我更想深入的了解中医药文化,更加激发了我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
供稿:课程中心
审核:信息组
编辑:何雪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