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四青年节经此一疫青春蜕变疫 [复制链接]

1#
“青春很短暂,疫情占几年”,当网络上有人这样戏谑地疑问时,在上海“疫”线,一群“95后”“00后”正化身“大白”“小蓝”,奔走在方舱社区,践行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25岁:援沪于我是挑战更是成长身穿厚重防护服,佩戴护目镜、面屏和两层橡胶手套,25岁医院卢湾分院ICU,他要面对的是“爷爷奶奶”辈的危重症患者。医院工作。(受访者供图)作为湖南援沪医疗队队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苏汉扬在隔离病房里不仅仅是护士,也是实时沟通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桥梁,还是呼吸治疗师、康复师、营养师,全方位、多角度管理患者。这里的患者往往合并两组及以上严重基础疾病和心、脑、肺、肾脏等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原先简单的动静脉穿刺都会变得更艰难。和苏汉扬一起战斗的,是一支来自湖南的“摘冠突击队”,“80后”“90后”占比83%。他们将重症救治“关口前移”,提前筛查潜在的重症高危患者并尽早干预;设立高级重症监护病房作为“中转站”,大大提高ICU周转率。“幸得我们有强大且合作密切的团队,运用机械通气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生命支持技术,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生命保驾护航,与时间和死神赛跑。”苏汉扬说。22岁:方舱就是我的阵地“您好,请入住的*员同志来扫码报到。”4月1日,在新医院N4舱内,来医院的范泽海护士正在组织病区*员进行“双报到”。作为这支团队里年龄最小的*员,年出生的范泽海已体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自信。大到对于生命垂危病人的体征监护,小到完成一次“三查七对”的问询,作为去年刚刚进入临床岗位的新护士,范泽海连续历经重症监护室与普通病房的锤炼。范泽海在给舱内的患者测量体温。(受访者供图)“我是一名*员,而且护理团队里男生也不多,我应该多承担一些。”3月29日,医院集结一支人的医疗队入驻新医院,随队出行的有两位“00后”青年,其中一位就是范泽海。作为一名青年*员,范泽海主动承担起楼组长工作,负责本楼层人员物资与生活用品发放,并组织做好楼层防疫管控。如今,范泽海又转战宝山吴医院,成为方舱里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大白哥哥”,因为在这里范泽海总会抽空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这边小朋友很多,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战疫同时,给小朋友和家长带来快乐和温馨,让大家看到‘00后’的担当。”32岁:我在社区小事中汲取大能量与街道营商办对接货品、与4名团长商量开团清单、每天核对账目……这是奉贤区奉浦街道第一社区居委的“90后”干部胡颖盈的日常。“对于一个年轻的基层工作者而言,疫情对我来说是磨炼更是成长,我从身边的人身上汲取了能量。”她说。胡颖盈(左二)正在帮助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登记。(受访者供图)4月初,奉贤提出在各村居建立“满天星便民超市”,解决生活物资“线下买不到、线上抢不到”的问题,而胡颖盈就是所在居委会的工作负责人。需求不一、商品也不一样,胡颖盈有时需要凌晨4时起床,一直忙到深夜。一个多月以来,胡颖盈和其他居委会工作人员睡在七八十平方米的办公区里,一天要接的电话常常超过个:白天有的人需要物资、有的人要开证明、有的询问防疫*策;晚上,有人求药、有人临盆、有人心脏不舒服需要找救护车……“也有部分居民对我们基层工作不理解,我们也会感觉委屈,但有*员、志愿者队伍在,我焦灼的内心很快能安定下来,*旗飘扬的地方能够看到力量。”她说。25岁:我和我的“小摩托”奔跑在保供路上早晨5点30分,上海闵行区的老沪闵路格外安静。整条街上唯一亮着灯的,是一家生鲜电商的前置仓——叮咚买菜蔷薇站,站内的仓管员、分拣员、配送员、水产员等为数不多的十几位员工,已经热火朝天地开展起当天的工作。蔷薇站所在的梅陇区域是上海封控启动最早的区域之一,过去一个多月来站点订单量激增。“95后”王玉龙是华泾和蔷薇两个站点的站长;配送员王兴华,是一名年的山西小伙,也是站点年纪最小的员工。王玉龙正在进行分拣业务。(受访者供图)3月中旬开始,站点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员工被封。最困难的一天,除了几个配送员,华泾站仓内只有1名分拣员、1名仓管和1名夜班报到。站点面临的是较平日3倍之多的订单,和每天数千个用户家庭的期待。身为站长,王玉龙开启了“万能”模式:哪里需要哪里搬。分拣、杀鱼、配送、处理投诉……一刻不停。家中被封控的王兴华,一套衣服连续穿了快2个月,裤子都被磨破了。每隔三、四天,他都会在晚上洗一遍衣服,但有时候气温不高,衣服干不了,他就只好穿着湿衣服继续送单。“经历过年的抗疫保供,这次我们更有经验了。虽然累,但大家都明白早点送达就能让用户早点吃上菜,所以都在拼命干。”王玉龙说。努力终有回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站点坚持下来了,承接单量也日渐增加,目前每天平均可以配送多单保供物资。用无畏为青春注脚,用奋斗向时代作答。“无数的上海青年在为这座城市早日迎来如常运转拼搏、奋斗、奉献,这是上海团员青年对五四青年节、对建团百年的最好纪念。”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邬斌说。(执笔:周琳。参与:王婧媛、周蕊、兰天鸣、郭敬丹、袁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