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今医案按遗尿 [复制链接]

1#

遗尿

(清·俞震)

丹溪治一妇,患心中如火一烧,便入小肠,急去小便,大便随时亦出,如此三年,求治。脉滑数,此相火送入小肠经。以四物加炒连、柏、小茴、木通,四帖而安。

李士材治方伯张七泽夫人,饮食不进,小便不禁。李曰:六脉沉迟,水泉不藏,是无火也。投以八味丸料,兼进六君子,加益智、肉桂,三剂减,数剂而安。

文学俞元倩,忧忿经旬,忽然小便不禁。医皆以补脬固肾之剂投之,凡一月而转甚。李曰:六脉举之则软,按之则坚,此肾肝之阴有伏热也。用丹皮、茯苓各二钱,苦参八分,甘草梢六分,*连一钱。煎成,调*鸡肠与服。六剂而安。适有医云:既愈,当大补之。数日后,仍复不禁,再来求治。曰:肝家素有郁热,得温补而转炽。遂以龙胆泻肝汤,加*鸡肠服之,四剂即止。更以四君子加*连、山栀,一月而痊。

震按:丹溪案是相火送入小肠,此案是肝肾阴中伏热,病情微有不同。须看其用药,亦微有不同处。

张路玉治吴兴闵少江,年高体丰,不远房室。得一病,已十三年。遇劳心嗔恚,或饮食失宜,则小便频数,滴沥涩痛不已。至夜略得交睫,溺即遗出,觉则阻滞如前。凡服人参、鹿茸、河车无算,然皆平稳无碍。独犯丹皮、白术,即胀痛不禁。张曰:此病名胞痹。因膏粱积热于上,作强伤精于下,湿热乘虚结聚于膀胱之内胞也。用肾沥汤,颇有效。但原其不得安寝,寝则遗溺,知肝虚火扰,而致梦*不宁,疏泄失职。所以服牡丹疏肝之药则胀者,不胜其气之窜以击动阴火也;服白术补脾之药亦胀者,不胜其味之浊以壅滞湿热也。服参、茸、河车温补之药无碍者,虚能受热,但补而不切于治也。更拟加减桑螵蛸散,用羊肾汤泛丸服。更戒以绝欲,乃安。

震按:寤则淋涩,寐则溺遗,原与不禁有别,故以胞痹证治。其论药病不合处,理精义确。后来叶氏处方,最讲此旨。再观下二案,病情同而治法不同,用药俱有妙解。能细参之,庶不犯“枳、朴、归、苓,到手便撮”之诮。

*元吉年六十余,因丧明蓄妾,而患小便淋涩。春间因颠仆,昏愦遗尿,此后遂不时遗溺,或发或止,至一阳后大剧,昼日溺涩不通,非坐于热汤则涓滴不出,交睫便遗之不禁。张诊其脉,或时虚大,或时细数,而左关尺必显弦象。此肾气大亏,而为下脱之兆也。乃与地*饮子数服,溺涩稍可,遗亦少间。后与八味丸,除丹皮、泽泻,加鹿茸、五味、巴戟、远志,调理而痊。

陕客亢仁轩,年壮色苍,体丰善啖,患胞痹十余年。其脉软大而涩涩不调,不时蹲踞于地,以手揉其茎囊,则溲从谷道点滴而渗,必以热汤沃之,始得少通,寐则有时而遗。其最者中有结块如橘核之状,外裹红丝,内包*水,杂于脂腻之中。此因恣饮不禁,酒湿乘虚袭入髓窍,故有是患。因令坚戒烟草、火酒、湿面、椒蒜、糟醋、鸡豕、炙煿等味,与半夏、茯苓、猪苓、泽泻、萆薢、犀角、竹茹作汤。四剂,势减二三。次与肾沥汤加萆薢,数服,水道遂通,溲亦不痛,但觉食不甘美。后以补中益气,加车前、木通,调之而安。石顽曰:又有胞痹二证,一因挟妓致病,用肾沥汤、加减八味丸收功;一因阴虚多火,用肾沥汤、生脉散,合六味丸收功。若萆薢分清,渗水伤精之味,咸为切禁。此人则肥盛多湿,故先与清胃豁痰之药。然后理肾调脾,治各有宜耳。

孙东宿治南都大司马袁洪溪,冲暑理事,致发热燥渴,因食冰浸瓜梨新藕,遂成泄泻,小水短少。医以胃苓汤,加滑石、木通、车前子利之而泻止,大便又因之结燥,艰涩不堪。乃用润肠丸,复泻不止。又进以前通利之剂,泻虽止而小水不能流通直遂,脐下胀急,立起解之则点滴不出,卧则流之不竭,以频取溺器,致通宵不寐。治半月余而精神削,寝食废,诸医俱不识。将认为癃,则立解时点滴不出;认为闭,卧则涓涓而流;谓气虚下陷,心血不足,而补中益气与安神丸服皆无效。孙诊其脉,两寸短弱,关缓大,两尺洪大,语之曰:此余暑未解,而司马素善饮,湿热流于下部也。今已下午,恐脉未准,俟明早细察定方。司马曰:望之久矣。姑求一剂,以邀夜间一睡。孙不得已,以益元散三钱,煎香薷汤进之。略无进退。次早复诊,六脉如昨,思之而恍然悟曰:此证尿窍不对也。司马曰:名出何书?孙曰:《内经》云:膀胱者,脬之室也。脬中湿热下坠,故立解而窍不对,小水因不得出;卧则脬不下坠而尿渗出膀胱,亦以窍不对,虽涓涓而流,终不能通达直遂,故了而不了也。治惟提补上中二焦元气,兼清下焦湿热,斯得矣。又有一法,今气虚下陷已久,一两剂未能取效,安得睡耶?但此不寐,非心血不足,因着心防闲小便而不敢寐也。暂将布袋衬于席上,任其流出而不必防闲,免取便器,自然熟睡矣。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柏、知母,如法果愈。

震按:起立则溺闭,眠卧则不禁,与张氏案又有别。尿窍不对之说,从唐与正治吴巡检案悟来。

-END-有用就扩散有用就点在看相关阅读:

《伤寒》、《金匮》方在男科病的应用

治小便遗精白浊方(澄化汤、清肾汤、舒和方)

不寐、滑精案

五子衍宗丸(摄生众妙方)

一知半解中医医理误人不浅--早泄案

药王孙思邈的8大长寿之道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古今医案按》

作者:俞震,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