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功效很多。最常见的是拿来做艾灸。因为艾草有去湿、散寒的功效和作用。由此,机智的人们发明了艾灸。
通过艾灸,可以调和阴阳、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夏天做个三伏灸,一年不生病。
端午节快到了,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也有不少的人都有在门上插艾草的习俗,据说可以驱蚊除病还能辟邪祈福。
当然,艾草并不止有插在门上应节那么简单,它还有着以下神奇的功效,快来一起看看吧!
一、艾灸有哪些功效
1、温经散寒、活血通痹
艾灸可以温通经脉、活血化瘀、通痹止痛,可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证。
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两者之间关系紧密,相互影响,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
各种原因造成的“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
在临床上用艾灸治疗因寒邪而引起的痛经,效果很好。
2、疏风解表、温中散寒
艾绒燃烧的热度可以温中散寒,疏散风寒而解表,可以用来治疗因感受外邪表证以及脾胃虚寒所引起的的头疼、颈肩痛、呕吐、腹痛、泻痢等症。气血通畅消瘀散结。不通则痛,气血瘀滞而肿,艾灸之法,破结化坚,以通为用,引毒外出。
3、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艾灸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阳暴脱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症状以及女性崩漏长久不愈等症状。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气虚下陷。
《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
临床上经常遇到气血亏虚的女性朋友,做过几次艾灸以后,她们的体会都是渐渐感觉自己充满活力,不像之前那样疲乏劳累,感觉气血越来越充足了。
4、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艾灸还可以应用于外科治疗疮疡初期时的治疗,可以治疗疮疡久溃不能愈合,有促进愈合、生肌长肉的作用。临床我还经常用艾灸治疗湿疹,效果很好,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哦!
5、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艾灸法用于防病保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病自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人体的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二、艾灸的使用禁忌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疗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三、艾灸使用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