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戴上AppleWatchUltra徒步了 [复制链接]

1#

你这不是AppleWatch吧?

冲顶米的次丁垭口时,AppleWatchUltra播报了每公里的时速。一模一样的女声,但过于响亮的声量,让同行的小姐姐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不「大」怎么叫Ultra呢?

戴着这块不像AppleWatch的Watch,我奔赴山河来到云南德钦,在梅里雪山北坡完成了一次五天四夜的徒步穿越。

眼睛在天堂,身体却饱受炼狱。当然,对于AppleWatchUltra也是一次历练。

户外需要「大」手表

49mm在智能手表中算「极限大」的尺寸。

拿到实物前,我一度担心AppleWatchUltra会不会让女生的胳膊不堪重负。

事实是,它的确大,但比我想象中轻太多了。

表圈外侧几乎与我的胳膊两侧平齐,但戴起来并不突兀,更多的有点机能风。

更大的尺寸,客观上补齐了AppleWatch的续航短板,也提升了户外场景的操控性。

就以最明显改变的显示来说,表盘上自定义的复杂功能看得更清晰。再加上尼特的屏幕,这个亮度在户外看表盘和运动数据毫无压力。

增大的数码表冠与Dock键,给户外操作带来了便利。

在此之前,我们佩戴的AppleWatch风格简约,两个按键加触屏的交互足以使用。但在户外徒步、潜水运动的场景中大不一样。

在户外运动进行中,更依赖的是机械操作。

因为戴着手套或是浮动水面时,触屏操作都存在容易误触的情况。主流户外手表为此,在表侧设计了4-5个机械按键,并且各个突出方便按压。

Ultra的数码表冠很粗犷,戴手套也能搓动。Dock键增大面积外,向外突出的设计更方便按压。

而自定义按键,是让极限运动摆脱触屏操作的最大改变。

国庆期间我需要连续徒步五天,所以把自定义按键设定成了「体能训练」。每日出发前,只要按下便开始记录,中途要暂停或继续,双按自定义键与Dock键即可。

只有在徒步完成那一刻,才会用回触屏结束运动。

三个实体按键对于AppleWatchUltra来说紧凑够用,但以徒步中体验的来说,对于这颗自定义键的开发,还不够极致。

比如当我长按自定义按键后,不会打开其他功能,而是出现了长按Dock键一样的关机界面。这也会导致徒步中途要用指南针、血氧等其他App,实体按键不足以支撑应用切换,依然要依靠触屏操作。

按理说更大屏幕看到的数据也更清晰。实际徒步体验下来,我觉得看是其次,听更重要。

尤其在m以上海拔冲顶的阶段,我每走10步心率就从蹦到,虽然还有力气抬腕但根本没心思逐行看时间、配速等信息。

这时候,每公里的自动语音播报就是福报!

比AppleWatchseries系列大了40%的音量听起来很清晰,以至于同行戴着AppleWatchSeries5的小姐姐发出了「你这表不是AppleWatch吧!」的疑问。

在她的印象中,在山野户外要听手表播报音,无一例外要抬起手腕。

在AppleWatchUltra上,走路自然垂手的姿势,听到的声音很明亮。

如果实在要挑剔大有什么不好,目前我能明显感知的是,从Ultra换回40mmAppleWatch的那一刻,就像从iPadPro打字换到用iPhone4S打字。

特别是手指戳密码数字的瞬间,小得不习惯,非常不习惯。

还有个细节的问题是,向上搓动机械表冠时经常会夹到我的汗毛。无辜被拔毛几次,感觉还是挺不爽的。

极限是Ultra的本质

徒步中,我询问了几位戴着智能手表的同行伙伴,他们会在手表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