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脾的基本病机 [复制链接]

1#

今天一起来学习脾的基本病机。在讲具体的病机之前,还是照例先复习一下脾的生理功能。

脾的最主要功能是主运化,既运化水谷以化生气血,也运化水液以化生津液。脾的运化功能主要是依靠脾的阳气。脾主升清,脾的阳气就能够升清气,主运化。脾还能统摄血液,就是常说的脾统血。而脾的阴血在脾主运化的过程中,作用相对比较小。因此在谈及脾的阴阳气血失调的时候,是讲脾阳虚、脾气虚比较多,而脾阴虚往往就归于全身的阴虚中去了,脾血虚说得就更少。明代的缪希壅独主脾阴虚论,也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阐发。

所以可以推知脾的虚证,主要是脾气虚和脾阳虚,而实证则主要是湿、食为患。食积首病在胃,次病伤脾,它伤脾有个过程,所以也不列入脾的基本病机。脾的基本病机就包括三个:脾气虚、脾阳虚、脾为湿困。因为脾统血,如果脾的阳气不足,不能统血,也会发生疾病,所以再加一个脾不统血,一共四个。

第一个:脾气虚。

因为脾居人身中焦,所以也叫中气不足。脾气虚的主要原因与饮食和劳倦、情志有关系。因为饮食的运化主要是由脾所主的,所以各种饮食不节,都可能会伤到脾,引起脾气亏虚。在过去见得比较多的,可能是吃得太少,饿得太厉害;而现在,则可能是吃得太多太好,饱得太厉害。李东垣就说过“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意思就是说吃得太多、太好,就会伤及脾胃,使脾胃失于健运,而脾胃失运,则饮食就更加不能运化,更加容易阻脾碍胃,形成恶性循环。

劳则气耗,过度劳累,包括劳力、劳心都是伤脾的重要因素。尤其因为脾主思,所以思虑太过是耗伤脾气的重要因素。或者是因为禀赋不足,这个人可能天生脾胃就弱一些,也容易出现脾气不足。这个时候后天调养,包括饮食、情志的调养,就非常重要。

尤其饮食就必须非常注意。要清淡、规律、寒温适宜,饥饱有节。这样一来,先天的脾虚也会慢慢地得以改善。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最后确实引起脾气亏虚,会有什么表现?首先是气虚的表现,这个前面在讲气的异常的时候已经讲过,心和肺的基本病机里也有复习,就是乏力、少气,倦怠、神疲,舌淡或淡红而嫩,脉无力。然后还会有脾的功能减退的表现。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就会出现不想吃饭,叫纳差;还会有腹胀,食入不化,吃下去不能消化,撑在胃里,很难受的感觉;嘴巴里没味道,吃什么菜都觉得没味道,不好吃,这个叫口淡无味;不能化生气血以荣养全身,就会出气虚、血虚的表现。

脾的升清功能减退,就不能把精微升清以养头目,所以会有头晕、目昏,甚至耳鸣;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则清者反而在下,于是出现泄泻、便溏;浊的反而在上,于是出现脘腹胀满不适。

脾主升清还包括升提脏腑气血的功能。现在脾气虚而不升,就可能表现为各种脏腑位置的下移。比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等,以及气血下而不摄。这个在脾不统血里还要讲,这里就不多说。这些就是脾气虚的主要表现,也可以它们简化成四个最简单的症状:腹胀、纳呆、脘痞、便溏。当这四个症状一起出现的时候,就要高度怀疑有没有脾气不足。

如果脾气虚进一步发展,引起脾阳不足,就成脾阳虚损病机。也可以由寒邪,包括外寒和内寒直接伤脾阳而形成脾阳不足。比如天冷的时候没穿足够多的衣服,尤其是腹部这里长期受凉,或者是经常吃非常冷的、寒性的饮食,都可以引起脾阳不足。还有一种脾阳不足,是由其它五脏的阳虚传化而来。最常见的是命门火衰,也可以是心阳不足。因为火生土,如果命火或者君火不足,不能生土,脾阳也会亏虚不足。

讲到这个寒饮食伤脾阳,要特别强调一下,避免寒性饮食的行为也不可以太过。只有长期大量的服用寒性的饮食才会对人造成伤害,或者是素体就有阳虚的人容易受病。正常人只要不过量食用,大多数食物都是没问题的。毕竟它们都是这么多年来,先辈们用身体和嘴巴验证过的。最近看到很多网文说,牛奶大寒,喝了伤阳气,千万不要喝。但实际上,生牛奶只是微寒,熟牛奶是微温,它具有益气血,悦颜色的作用,适量食用对正常人是有好处的,只要不是每天大量食用就不要紧。但是脾虚肠滑,容易拉肚子的人可能就不是特别合适。关于牛奶药性的辨析,在我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