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方使用手册当归散 [复制链接]

1#

当归散

当归散是经典的妇人病方,传统的养血清热方,具有安胎、利湿、止痛、调经的功效。适用于妊娠期、围产期以及产褥期相关疾病的调理。当归、*芩、芍药、芎?各一斤,白术半斤。上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金匮要略》)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苦疾。产后百病悉主之。(二十)当归、*芩、白芍、川芎、白术按∶∶∶∶1比例研粉,米酒或米汤调服1~g,日1~次。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皮肤干燥,唇舌红;怕热,腹皮热,或有痛经,或腹痛便血者。推荐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使用本方: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妊娠腹痛、胎萎不长、产后小便不利等。附录:本书循证医学证据强度标准虽然本方是古代的养胎方,但如孕妇无不适以及胎儿无异常者,不必服用本方。相关阅读:當歸散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9)當歸散方:當歸 *芩 芍藥 芎藭各一斤 白术半斤上五味,杵為散,酒飲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苦疾。產後百病悉主之。本条论述血虚湿热胎动不安的治法。妇人妊娠后,最需重视肝脾两脏。因胎在母腹,全赖气血以养之。肝血足则胎得养,脾运健则气血充。若肝血不足,脾运不健,酿湿蕴热,则胞胎失养,甚至可导致胎动不安,故用當歸散养血健脾,清热除湿,祛病安胎。妊娠肝血下注胞宫养胎,肝血不足,故用当归、芍药补肝养血;配川芎行血中之气,补而不滞;白术健脾除湿;*芩坚阴清热。诸药合用,使血虚得补,湿热得除,收到邪去胎自安、血足胎得养的效果。原文“常服”两字宜活看。妊娠肝脾不调,血虚湿热者常服之,确能清化湿热,安胎保产;若孕妇体健无病,胎有所养,胎元自安,则毋需服药。对方后“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苦疾。产后百病悉主之”,亦应从肝虚脾弱、血虚湿热着眼,并非产后百病都可用當歸散。(1)后世医家将白术、*芩视为安胎圣药,盖出于此。但这两味药仅适宜于脾虚失运、湿热内蕴而致胎动不安者,并非安胎通用之品。()當歸散证的临床表现应有胎动下坠或妊娠下血,或腹痛,或曾经半产等,并伴神疲肢倦,口干口苦,纳少,面*形瘦,大便或结或溏,舌尖微红或苔薄*,脉细滑。(3)本方用于胎动不安或预防滑胎时,川芎用量宜小,一般为3~6g。临床上常用本方治妊娠腹痛和胎漏(先兆流产)。本方加补肾之品,如生熟地、桑寄生、续断、菟丝子、阿胶、杜仲等,可预防习惯性流产。本方加茵陈、大*、丹参等,还可预防母婴血型不合之新生儿溶血病。汪某,女,30岁,工人,年9月10日初诊。结婚3年内流产5次,既往流产时间为孕60~70天之间,末次流产日期年月16日。来诊时已停经4天,尿妊娠试验阳性,因恐惧紧张而来本院,要求用中药保胎。症见头昏乏力,心悸口干,纳差,苔薄*,脉弦滑。予当归、白术、*芩、川断、麦冬各10g,白芍、茯苓、太子参、阿胶各1g,桑寄生、菟丝子各15g,川芎5g。每周服3剂,至3个月时停药。于年5月顺产一女婴。[赵荣胜.中药防治习惯性流产11例.湖北中医杂志,,(6):1]

當歸散

當歸散方:當歸 *芩 芍藥 芎藭各一斤 白术半斤上五味,杵為散,酒飲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苦疾。產後百病悉主之。

胡希恕:

<方解>本方可看作为四物汤去甘寒之生地*,因不需止血、凉血,且免黏滞性而妨碍消化。加*芩祛热解烦,白术健胃祛湿,为安胎剂,可用于胎动不安。亦可看作当归芍药散去茯苓、泽泻再加*芩,故治当归芍药散证,腹痛较轻,无眩冒心悸而有发热者。方后云“产后百病悉主之”,显非仲景口气,故本条当为后人所附。

妊娠之妇,血凝而气聚,血凝则易生热,气聚则易生湿,湿热相抟,则病腹痛,当归散所以为常服之品也。归、芍、川芎以和血,*芩以清热,白术以燥湿,但令湿热清而血脉和,其胎即安。后世医家有胎前宜凉之说,由此方用*芩始也。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经方使用手册》(第4版)

作者/*煌。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喜欢*煌老师的著作欢迎购买正版图书

I投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