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身体的腧穴有这种神奇的表现,中医真是让人 [复制链接]

1#
中医学上有“以痛为腧”的说法,即体表出现了平时不存在的压痛点,则可将此压痛点作为腧穴,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压痛点从何而来呢?这是由于人体与压痛点相对应的部位发生病变后,压痛点周围的肌肉为了保护病变的部位而变得坚硬,当我们进行按压时,就会有疼痛反应。大部分压痛点除在局部有明显的压痛或酸胀感外,还会有肌肤隆起、凹陷或皮肤色泽变化,有的压痛点部位还可触及圆形、扁平形、条索形等形状的硬结。

单指触诊法:

单指触诊法是以两手拇指指腹为着力点,在局部组织进行滑动触诊,观察局部组织有无压痛、紧张、结节、条索等。

三指触诊法:三指触诊法是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指腹尖端,分别按压在脊椎三突上,由上而下顺序进行检查,以了解脊椎两旁有无压痛点,筋肉有无变厚、挛缩、钝厚及条索样剥离等病变情况,再仔细触摸棘突,观察其是否偏歪。正常情况下,棘突侧缘连线应与脊椎中心线平行,各脊椎棘突上下角的连线和各棘突上下角尖的连线应与脊椎中心线重叠。棘突偏歪时,各患椎棘突上下角连线偏离脊椎中心线,患椎棘突上下角尖与其上下棘突的角尖连线同中心线呈相交斜线,棘突侧缘向外呈角,患椎棘旁有明显的压痛。在触按过程中,可一手触按脊椎,另一手扶持其躯体,使患者身体可前屈后仰,左右旋转,以反复比较。头痛、头晕:压痛点为头颊肌、头半棘肌止点,乳突下缘处。感冒:经常感冒者其第2颈椎棘突水平,双侧头颊肌外侧缘可触及肌肉紧张的明显压痛点;伴咽部充血疼痛者,多在颈椎3至颈椎4横突前有明显压痛点;咳嗽、多痰者在颈椎7棘突旁有压痛点。面肌痉挛:多数患者在乳突下方,颈椎2至颈椎3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三叉神经痛:在头半棘肌止点、乳突下方可触及压痛点。原发性高血压病:头颊肌、头半棘肌止点,第4颈椎、第6颈椎横突前存在明显压痛点。颈椎病:在头颊肌止点、头半棘肌止点、颈椎2至颈椎3棘突间、颈椎3至颈椎6横突、冈上肌、冈下肌等处皆有明确压痛点。肩周炎:颈椎4至颈椎6横突、大圆肌与小圆肌之间即方形孔的肩胛侧有条索状压痛,冈上肌和冈下肌、肩胛提肌处,有明显压痛点。便秘:第3腰椎至第4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腰肌劳损:近脊椎侧的第12肋下缘,第1腰椎至第5腰椎棘突旁,腰3横突、髂腰三角区、第4腰椎至骶棘突旁等处均存在压痛点。痛经:第4腰椎至第5腰椎棘突旁有压痛点。心脏病:右侧心俞处有压痛。肝、胆疾病:右侧肝俞、胆俞处有压痛。子宫后倾、肾下垂、神经衰弱:腰部有酸痛,压痛点不明确,或者根本没有压痛点,用拳叩击腰部反觉舒适。腰筋膜劳损:多在第7腰椎横旁有压痛和肥厚感,或见肌痉挛,或见有索状结节。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查看产品详情或购买!

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