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是对患者或陪护患者进行的系统的、有目的的问诊。包括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发病原因、发病和治疗过程、目前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具体来说,可以包括询问冷热、出汗、疼痛、睡眠、食物味道、排便等。
求冷热
寒气的产生主要取决于致病因素的性质和身体阴阳的升降,是正邪相交的表现。
但冷或不热:病人感觉冷,但不发烧。属于阳虚的虚寒证。
但热不冷:患者发热,反而不觉得冷或怕热,为内热证。如果高热伴口渴、冷饮,出汗、便秘为实热证。如果下午低烧,伴有手脚发热,夜间出汗,双颧骨发红,则为内虚热证。
恶寒发热:患者自觉怕冷,体温升高。表示外感疾病的开始。
冷交换:冷热交替。当热和冷有规律地流动时,就会发生疟疾。寒热不规律,伴有两侧肿痛、口苦,是肝胆疾病。
求人出汗
汗与杨琪的兴衰和津液的盈亏有关。
无汗:外感寒邪,发热、畏寒、头痛、无汗为表证。
发汗:外感风邪、发热、怕风发汗为表虚证。
自汗:白天稍活动后出汗,常伴有乏力、气短、畏寒、阳虚,多为内伤所致。
盗汗:夜间入睡后出汗,伴发热、颧骨红、心烦、失眠多梦、口干,多为阴虚内热、内伤所致。
自找痛苦
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观察病情。
头痛:突发头痛,痛不尽,伴畏寒发热,多为外感证。头痛有时会停止,疲劳或头晕后肿胀疼痛加重者多为内伤。
胸痛:肺热胸痛多在一侧,伴发热、咳嗽、痰*稠;胸痹综合征胸部有沉重的压迫感或刺痛感,反复发作,心悸气短。
肝胆疼痛表现为两侧疼痛不适;
胃痛表现为腹胀、疼痛,伴有嗳气、吐酸。
询问睡眠情况
失眠:睡眠时很难入睡或容易醒来,醒来后很难入睡或容易醒来,或彻夜难眠。因阴血不足,心失养。常伴有心悸、多梦、耳鸣、潮热等症状。比如痰火积食型失眠常伴有发红、气短、口渴、胃部不适等症状。
嗜睡症:我很困,经常不由自主地睡着。如果老年人身体虚弱,大多是心肾阳虚;肥胖者常伴有腹胀、痰多,是脾虚湿盛、清阳不尽所致。
询问食物味道
包括知道喝多少水,喜冷爱热,食欲和胃口,嘴里味道异常等。
口渴多饮:口渴多饮多为津液损伤所致,多见于热证、燥证,或多汗、呕吐、腹泻。如果你渴了想喝冷饮,伤害体液的是胃里的热量。尿频和消瘦是糖尿病。
不渴不渴不多饮:不渴不想喝水多为寒证。渴饮,饮后呕吐,多因水湿停于胃。口渴时不要喝太多,喜欢热饮的多属于湿热证或虚寒证,喜欢冷饮的属于湿热证。
不愿意吃和厌食:不愿意吃或食之无味,食欲不振,不愿意吃。例如,新的疾病大多是食物损伤或外感发热。久病不食是脾胃虚弱。如果你讨厌食物,停止进食肝郁或肝脾湿热的食物更常见。
吃多了偏食:吃多了容易饿死,多半是胃火过盛,而胃热则会消谷。如果长期生病的人吃不下东西,突然暴饮暴食多半是脾胃会衰竭的征兆。偏水稻、土壤中的异物等。是昆虫的沉积物。
味:苦味指肝胆热,酸味指胃肠积滞,口臭指胃火,淡味指胃湿或虚证,甜味指脾湿热,咸味指肾虚。
要两张凳子
了解性状、颜色、气味、时间、数量、排便次数、大小便感觉等。
排便异常:排便困难,多日不便,称为便秘。热盛损津液为热之秘,阴寒凝滞为寒之秘,气阻为气之秘,气虚为虚之秘。如果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是腹泻。大便稀不成形是腹泻,多为脾虚。腹痛腹泻甚至是黎明腹泻,多为肾阳虚所致。腹痛腹泻,腹泻疼痛减轻为进食性腹泻。
大便质量异常: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下坠感为脾虚气郁。排便不愉快就是肝郁。排便不愉快时有未消化食物,腹泻后腹痛多为不良食物。大便呈*色粘稠者,多为大肠湿热蕴结。腹痛、胸闷,多为湿热阻结、肠气滞所致,是痢疾的症状。控制不了大便,多半是肾阳虚。
尿量异常:尿量增多为虚寒。尿量减少是由于过热、多汗和体液损伤,或呕吐和腹泻引起的。
小便异常:尿频,小便短赤急,多为湿热。久病尿频、夜尿频属于肾阳虚。排尿不畅、流涎、排尿困难,一般是湿热或血瘀、砂石不通所致,为实证,肾阳不足为虚证。
排尿异常:尿痛、尿急、灼热感,多由湿热下注膀胱所致。常见于淋病。排尿不畅,睡眠时不自主排尿是肾气不足。昏迷和失禁是严重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