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多少钱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3569.html第二章七情内伤肝肾不堪,神补最能抚内伤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本来是人的正常生理表现。它们看似与五脏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中医却认为,它们的生发与身体中的五脏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的肝主怒,肾主恐;同时《*帝内经》还表示:“怒伤肝……恐伤肾。”可见,生气、发怒、惊恐等情绪都是伤肝伤肾的大敌。都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不良情志给肝肾造成的伤害,尤其需要神补,这也可以说是“心理调节”或“心理疗法”的最好方式。
郁闷人憋屈,肝肾也成疾
心情郁闷会让人感到憋屈难受,长时间的情志不畅,还会肝郁气滞,最后浑身气机都不畅通,并殃及肾脏的健康和功能的发挥,造成多种肝肾虚证和疾病的发生。因此,大家记得时时远离这种不良情绪,免得损伤肝肾。
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口头禅流行。如“郁闷”一词应该是当代青少年用得最多的口头禅了。而且,不但是青少年,很多成年人,甚至是中年老人也越来越喜欢把它挂在嘴边。一天,我听朋友小苏也在感叹郁闷,忙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他连忙否定,急着解释道:“心事倒是没有,只是最近有点感到无聊而已。”
听他这么一说,我悬起的心也放下了,并笑他越活越年轻了,就跟现在十几岁的孩子一样,动不动就说“郁闷”!还跟他说,没有烦心苦恼的事就好,如果有,最好是找个人把它们倾吐出来。当然我也不介意当他的“精神垃圾桶”,免得心情郁闷,人感到憋屈,肝肾也容易成疾!
听我这样说,他立刻来了精神。接着问我:“真的假的?心情郁闷会伤肝肾,不是危言耸听吧?”
在很多人看来,心情怎么会与内脏扯上关系呢?说与心脏有关还讲得过去,但肝、肾只不过是解*的器官而已。认真阅读过本书前面章节的朋友就知道,一个人的心情,确实与肝肾的健康息息相关。在这里,我们不妨先来回想一下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如身边有性格内向又小心眼的亲友,正当他们为了一些事情而闷闷不乐时,有经验的人都会劝他们或是直接带着他们出去走走,跟他们找话题聊天,想方设法逗他们开心等,就怕他们闷出病来。
而郁闷之所以会让人生病,主要是因为这种不良情绪会让人感到憋屈,情志不畅,让人出现肝郁气滞,最后浑身气机都不畅通。而肝与肾之间又是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一种关系,肝受到了伤害,肾自然也难免被殃及。这一点我想成年人是最有体会的,尤其男同胞,压力过大,心情郁闷,特别憋屈的时候,房事时也往往力不从心。现代医学解释为心理因素,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情志郁闷,伤肝及肾造成的呢!
这一番解释,让小苏连连点头称是,又问我:“那现在非常流行的各种抑郁症是不是也属于这种情况呢?”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抑郁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就像我们所说的郁闷一样,心境低落,闷闷不乐!中度者会自卑抑郁;病情严重的患者有悲观厌世,悲痛欲绝的表现,或有自杀的企图或行为;甚至有的发生木僵,有明显的焦虑不安,精神涣散不集中,或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
可见,长期的郁闷不舒,人会感到憋屈难受,也十分容易演变成中度或是重度的抑郁障碍。这只是一个方面,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讲过,一旦肝郁气滞或是化火,或是殃及肾脏,许多肝肾虚证,或是肝胆、肾脏疾病就容易形成。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了这看似无关紧要的郁闷情绪。
如果一不小心被“困”于这种不良情绪中,一定要想方设法及早从中解脱出来。可以像一开始我和小苏说的那样,找个关系好的朋友倾诉,如果在亲友面前抹不开面子,那就找一些专业机构和人士作为倾诉对象,做到一吐为快,并寻求他们开导,使自己开朗起来。当然,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登山、跳舞等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另外,唱歌、朗诵、绘画、练书法、垂钓等陶冶情操、改善心情的方法也很好。在不会伤害别人利益的前提条件下,只要是自己喜欢,能让自己变得心情舒畅的事情就可以选择。
肝肾同养小妙招:按捏心包经手臂部分
先用一只手的拇指指腹,顺着人体肩部开始,沿着手臂前缘的正中线一直往下按捏,遇到有痛感的穴位还可以多按几下,直至按捏到中指指尖。然后换另一只手进行。按捏心包经可以不拘时。刺激心包经可以疏通人体气机,改善不良情绪。
生气伤感情,而且更伤肝和肾
中医认为,生气如同服*,每一次生气都意味着对肝造成了一次损伤。而且,肝肾之间关系密切,伤肝则及肾。因此,生气不仅伤感情,而且更伤肝和肾。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几年前,刘女士医院就诊,随着后来的几次接触,和她对我本人的信任,我们也算得上是朋友了。她肝区疼痛的诱发原因是生气。从外形上来看,她是个漂亮的女人,气质温柔,很有淑女范儿。但她有点儿小心眼的,很爱生气,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自家先生生气,可能由于都还年轻的缘故,先生既不会当时迁就一下,更不懂得事后多哄哄她,让她开心。越是这样她就越生气,恶性循环,夫妻感情受了伤害,这让她和先生都非常难过。而且,他们结婚也就3年多的时间,她自己还不到30岁,可是那张年轻漂亮的脸就已经打了许多折扣,因为那些若隐若现的斑点实在是有碍观瞻。
她知道生气很伤感情,也曾听说爱生气的女人老得快,会变丑。但她一直把这当笑话听,还以为这是男人哄女人高兴的托词,没想到居然是事实。其实,刘女士只说对了一半。都说生气如服*,它不仅是美丽容颜的杀手,还是健康身体的可怕杀手,因为生气会伤肝和肾。
中医认为,人处于气愤状态时,身体原本正常的气机会突然变得紊乱,影响到肝的正常疏泄和条达,出现肝气疏泄过度或是不畅,甚至引起肝胆不和,引发肝区疼痛。现代医学表明,人在生气时,有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便从人体中分泌出来,它可以作用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快,让*素在血液和肝细胞中沉积。无论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认为,每一次生气,都意味着肝脏就受到了一次损伤。
而且每一次生气时,血液会带着这些*素大量地、突然地涌向头部,并滞留在面部皮肤组织中,天长日久,这些*素越积越多,色斑也就越来越明显。而且,色斑还一个名字叫“肝斑”。可见,它的形成,肝功能失常是主要原因。因为肝的升发太过,则气的升发就显现过亢,气的下降就不及,从而肝气上逆,气为血之帅,血随气上。
中医还认为,肝肾之间关系密切。经常生气,肝气不畅,同样会影响到肾气化生。在临床上和实际生活中,那些因为经常生气而伤及肝肾,以致肾气不足并出现尿闭或尿失禁症状的大有人在。同时,肾又主骨、生髓,通于脑,有主水的功能,而且其华在发,开窍于耳,是涵养人体一身的本源。肾若受到了伤害,就如同树伤了根,自然就会过早地表现出一系列衰老之态和病症。
所以说,生气伤感情,更伤肝肾。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都要把它视为养生防病禁忌。但是,很多人都像刘女士一样跟我说过,生气的事情并不是由自己决定的,遇到了生气的人和事,那是挡也挡不住的。
他们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很好,“惹不起,躲得起!”遇到那些让我们感到生气的人和事情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事情应该不是立马生气,而是冷静下来,离开或是避开这个让人生气的因素,找一处清静或是自己喜欢的地方,去赏风景或是去喝杯茶,听首好听的歌曲等,等到心平气和之时再回去处理。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除了一些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外,很多事情并无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在这些小事情上就没有必要锱铢必较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多用一颗包容的心去与身边人相处。生气就不会发生或是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身体中肝肾的健康也就多了一份保障。
肝肾同养小妙招:“嘘”字功
长念“嘘”。一边念一边用双脚的足趾轻轻点地,两手慢慢向小腹靠拢,并慢慢抬至与肩平齐时,就像鸟儿展翅一样,将两臂向上、向两边各自分开。两眼视线收回,思想集中在身体内,两眼尽量瞪圆。稍停,屈臂将两手向内收回,经由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如果不方便做动作,长念“嘘”字也可以。“嘘”字功可以养肝疏肝理气,改善情绪。
“瑜伽冥想”,让你心平气和降肝火
“瑜伽冥想”是一种想象或是观想的心灵疗法。它能帮助人们排除外界的干扰,转向内心世界,走出不良情绪,集中于美好的事物,从而达到心平气和、降肝火的目的。具有十分理想的保肝护肝、防病养生的作用。
世间的人形形色色,性格更是千差万别。其中有一类人特别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甚至能把警察都招来。倒不是他们长得相貌堂堂,倾国倾城,而是他们的脾气确实太过于惊人,经常难以抑制胸中的火气,脾气非常火爆,动辄爆粗口或是出手伤人。他们不但性情急躁,而且还会出现头痛、双眼发红、胁痛、口苦等身体症状。难道他们的性格、脾气真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吗?与生俱来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这样的性格和脾气却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它形成的原因与身体脏腑功能息息相关。在中医看来,这其中的原因多是肝火偏旺。
想要通过降肝火的方式来改变这种过于急躁的性格与脾气,可以通过药食的方式来调理,也可以通过一些心理疗法来进行调节。当然如果配合瑜伽等能让人平心静气的功法来进行的话,降肝火的功效还会更加理想。比如“瑜伽冥想”。
“瑜伽”是梵文的音译,为结合、联合、统一之意,是一种思想、肉体与大自然完全结合的最为完美的境界。相传,它是印度先贤们在高达米的圣母山上,进行深沉观想时和自然静定的状态之下,对生命直觉了悟的一种认知。冥想则是一种人自身对于生命系统能量的释放、重组、修复和优化的综合过程。通过冥想,人的思想、心灵,甚至是生命都会变得更加平和与宁静。因此,练“瑜伽冥想”具有很好的宁心静神、降肝火的作用,而且还能通调百脉,防病养生。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瑜伽冥想”的练习方法。
瑜伽冥想功
预备动作
换上宽松的衣物;可以盘腿挺直腰背坐于地毯上,也可以将双腿并拢,自然站立;闭上双眼,放松身心
练习方法
先将自己的身体观想为一个透明之体。
用左手的食指按住右边鼻孔,只用左边的鼻孔来吸气,一边吸气,一边将这些吸入身体的气体想象成纯净的白色光芒。心里默念“嗡—哈—呢—嗡—”。
时,即可释放右边的鼻孔,改用右手食指按住左边的鼻孔,同时把脑海中的一切思想负担和不良情绪都想象成黑色的气体,让它们随着呼气慢慢从右边鼻孔释放出来。出声轻念“嗡—哈—呢—嗡—”。
这样重复呼吸3次
养生功效
除去心中杂念,缓解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平肝气,降肝火
通过这样静静地冥想,同时配合一呼一吸的动作,加再“嗡—哈—呢—嗡—”这样的类似于可以涤荡身心的梵音在心里和耳边回响。只要坚持一会儿,身心就能进入一个纯净的境界,让人变得心平气和,一切烦心之事、一切压力和积压在心中的种种怨恨、恼怒都会一一消散,起到除杂念和缓解压力的作用,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情操。而且还可以强化上呼吸道功能,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这个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和锻炼,进而把它当成调节情绪、平息怒火的法宝。尤其是在遇到什么让自己不开心、不快乐的事情时,就要设法找个没有旁人,或清静,亦或是空气清新的地方练一练。如果在瑜伽音乐的伴随下练习,效果会更加好。在这里,我先来给大家推荐几首,如专门用于伴练瑜伽冥想功的“自然之声”“鸟的呢喃”“花溪”“梦的海洋”等。
而且,“瑜伽冥想功”的方法有很多种,不配合呼吸一起进行也可以。因此,如果真是遇到了让你心中不痛快、上火的事情,那就出去走一走,美丽的公园和森林等有花草植物的地方为首选。因为身处大自然,人的注意力很容易从不愉快的情绪中转移出来,所以身心很容易平静。并且,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绿树、蓝天、白云可以成为观想的对象。静静地让想象力把自己的身心与美好的观想对象全融合为一体,心中所有的不良情绪也就会自然散去。如果不能外出,室内的一切美丽事物也可以成为观想的对象,鱼缸、盆栽花草、画、水晶石等,只要是你喜欢的东西都可以。让我们的注意力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集中于美好的事物上。同时排除外界的干扰,转向内心世界,渐渐体会宁静和安详,达到平息肝火、保肝护肝的目的,留住健康和幸福!
肝肾同养小妙招:按摩极泉穴
抬起胳膊时会明显感觉腋窝处有一条青筋,这条青筋的中间位置就是极泉穴。按摩时,可用另一手的拇指在此轻缓地按揉,并慢慢地加大力量,以手臂产生酸麻感为佳。最好配合深呼吸一同进行。中医认为,生气时肝火会滞留在两腋,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悲痛欲哭等症状,如果能及时按摩此穴,便可有效驱散肝之邪气,变得心平气和。
及时“调服”“和气汤”,平息怒气保肝安
中医认为,肝为身体的“将*之官”,主怒,但是怒也最伤肝。自古以来,人们都一直将毋恼毋怒视为养肝的第一良方。如遇事生气恼怒,可以及时“调服”一剂“和气汤”来平息怒气,保护肝脏不受害。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句话说得不但非常有哲理性,而且也是一句养生保健的箴言。因为在中医看来,肝为身体的“将*之官”,主怒,但是怒也最伤肝。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才一直将毋恼毋怒视为养肝的第一良方。比如中国近代*治家曾国藩就曾在《曾国藩家书致九弟万望毋恼毋怒》中,劝诫自己的九弟曾国荃,调养肝病要视恼怒如蝮蛇,让他遇事要保持冷静,毋恼毋怒。书中如是写道:“弟信中有云:‘肝病已深,痼疾已成,逢人辄怒,遇事辄忧’等语,读之不胜焦虑……此病非药饵所能为力,必须将万事看空,毋恼毋怒,乃可渐渐减轻。蝮蛇螫手,则壮士断其手,所以全生也。吾兄弟欲全其生,亦当视恼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至嘱至嘱!”
意思是说,听闻弟弟你在信中说肝病已经很严重,还常常逢人发怒,遇事忧愁,我看了十分担忧。因为肝病不是仅凭药石就能治疗得好的。所以,你必须将万事看空,尽量减少忧愁,切忌发怒,才能把肝养好,使疾病减轻。我们都明白被*蛇咬了手后,壮士只有砍断这只手才能保全性命这个道理。因此,兄弟你想要除去肝病,保全生命,就应该把恼怒当成*蛇,要勇敢地将它除去!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而且,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调查研究一致表示,易怒的人患肝脏疾病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8倍左右。总之,对于肝脏健康来说,恼怒就好似*蛇。所以,大家日常养肝时也必须遇事冷静,毋恼毋怒。
道理大家都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做才能将胸中的怒气平息下来。在这里,我来给大家推荐一个妙方——“和气汤”。
和气汤
准备材料
一个“忍”字和一个“忘”字
锻炼方法
用意念把它们想象成两味药材,再用意念把它们调和均匀。
用意念把调好的“和气汤”送到口中。
吞唾液,让“和气汤”默默地随着唾液一一咽下
养生功效
治疗一切邪气、怒气和一切抑郁不平之气
这个“和气汤”可不是我凭空杜撰出来的,它是一个传统医学名方,记载于明代医家徐春甫所著的医典《古今医统大全》一书中。书中记载“和气汤”:“专治一切客气、怒气、怨气、抑郁不平之气。先用一个“忍”字,后用一个“忘”字。上二味和匀,用不语唾咽下。此方先之以忍,可免一朝之忿也;继之以忘,可无终身之憾也。服后更饮醇酒五七杯,始醺然半酣尤佳。”
为什么要先用“忍”字呢?因为在怒火之上,忍耐和克制是避免一时的愤怒之气爆发的最好方法。“小不忍,则乱大谋。”正如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指出的那样:“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一个人胸中的怒火已经熊熊燃起,如再不忍耐克制,脾气一上来,不但会伤了感情,坏了大事,肝也会因为疏泄过度而受到伤害。所以,于人于己,这时候更要学会忍耐和包容。在忍了一时之气后,情绪也不会那么激动了。情绪平复下来以后,再加上一个“忘”字,把这些令人不愉快的、生气的事情一一忘记,就算暂时不能忘却,也不要总是把它们刻意地放在心上,才能达到平肝静气的目的,以免伤人伤己,留下终身遗憾。
如果有饮酒习惯的朋友,可以在此后找上好朋友,一起把酒言欢,更有助于烦恼的消除。但是不能喝得酩酊大醉,半醒半醉的状态就最好。
总之,对于遇到了让我们生气、会燃起怒火的事情,要多忍让克制,并学着用宽大的胸怀去包容它们。对于过去的事情也不要耿耿于怀,时时记在心上,相反的是还要学会将它们忘记,不要让它们来影响我们的心情,成为心中的“坎”,最后演变成人生的遗憾,对肝脏和身体健康不利!
肝肾同养小妙招:叩击“提神三角区”
从颈部下方两锁骨相接处直到两乳头平行线的所在位置可以划出一个三角区来,此三角区即为“提神三角区”。用十指指尖轻轻叩击整个三角区3~5分钟,或是以感到神清气爽为宜。这个三角区包括胸腺、胸骨体、膻中穴,对它进行叩击有舒胸理气的功效。尤其是如果胸中有怒火要燃起时,叩击胸口的“提神三角区”可以清醒头脑,平息怒气。
保持镇定,远离惊恐,以免肾受伤
《*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肾“其志为恐,恐伤肾”。过度的恐惧,可使肾气不固,精气下陷,让肾受到伤害,以至于功能失常。因此,大家遇事一定要记得保持镇定,并远离惊恐,以免肾脏受到伤害。
以前单位财务室的大高特别喜欢开玩笑,更喜欢捉弄一些胆小的人。比如,悄悄站在别人身后,趁别人不注意或是正在思考问题时,重重地拍他一下,看着别人受到惊吓后的样子,然后哈哈大笑。但是,在这里我还是要给大家提个醒,这样的玩笑还是不要开为好,因为这对被“吓唬”的人,尤其是那些胆子比较小、容易受到惊吓的人来说,还会伤了他们的肾,天长日久,给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当时作为大高的朋友,我也给他说了这个问题,并要求他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当他听我说经常“吓唬”别人会伤他们的肾时,他感到不可理解。一个玩笑而已,难道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中医看来,七情与身体中的脏腑对应,也会给它们造成伤害。其中的肾主恐,而恐也伤肝。如《*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肾“其志为恐,恐伤肾”。最让大家深有体会的事情是,在一些影视剧中,当人遇到恐惧时,不是瘫软在地上,就是尿了裤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肾主骨、主水和司二阴。而“恐则气下”,也就是说,受到惊吓时,身体中的气全部往下走了,所以人过度恐惧时,可使肾气不固,精气下陷,以至于功能失常,脑子会一片空白,下肢酸软无力,甚至是吓得大小便失禁。严重的恐惧还会把人吓晕,吓出病来,甚至是将人吓死。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大高也表示,看来“吓唬”人的玩笑还真是开不得。所以,我们不要跟别人开这样的玩笑。对于那些喜欢跟我们开这种玩笑的人,也要对他们进行制止或是劝说,如果实在不好意思说受到惊吓会伤肾的话,那就告诉他们,自己的心脏不好,受不起惊吓。
恐惧也不仅仅是外因造成的,有的人明明害怕恐惧,却偏偏主动选择某种恐怖的体验。比如有人虽然胆小,但是却喜欢看恐怖片,常常被吓得心惊肉跳。看完之后呢,也吓得不敢关灯睡觉,甚至不敢睡觉。长期如此的话,也会让肾精肾气一直暗耗。所以,如果胆小,恐怖片是一定要戒看的。
另外,现在很多人忧患意识很强,他们没有安全感,对于未来也总是充满着恐惧。他们认为世界是恶的,怀疑周围的人,认为他们都对自己不怀好意。即使是面对学习、工作、与人交往等也存在着恐惧的心理。这种内心的恐惧,也会压抑着自己。长期如此,肾必然会出毛病。而且,肾主恐,如果一个人总是无缘无故地处于恐惧状态,这也说明他的肾功能不好。肾功能不好,心中的恐惧感就更加难以化解。试想一下,这样的恶性循环持续下去,我们的肾、身体健康还能有保证吗?如果一些严重的疾病再找上门来,自然也就没有幸福生活可言了。
所以,为了肾脏和身体的健康,我们一定要远离惊恐,遇到一些让人害怕的事情,也要极力保持镇定,告诉自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事后也要记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快让自己从惊恐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或是多和亲人朋友们在一起,无论是外出还是居家都不要单独一个人,免得滋生惊恐的心理。
肝肾同养小妙招:揉转大钟穴
位于双足内侧、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凹陷,即“太溪穴”下0.5寸处为大钟穴。将相对应的拇指或是食指等指尖放在两处大钟穴上,以适当的力度,作打圈按揉动作10~15分钟。每天1~3次。揉转大钟穴具有养肾固精、补气养阳、帮助人们壮胆、远离惊恐的功效。
每天来副“快活无忧散”,减少思虑益肝肾
中医认为,“思则气缓”,伴随烦恼和思虑衍生出来的气郁、恐惧,会直接影响到肝肾功能的发挥。古方“快活无忧散”可以抛却烦恼,减少思虑。大家不妨每天来一副,以达到养肝益肾、健康身心的目的。
我们每天都要为学习、工作和生活思考。积极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极大的帮助。不过,如果思考变成了思虑,尤其是过度思虑,对于身心健康、生活、学习及工作就毫无益处了。因为过度的思虑,多是由于平日里那些令人烦恼和忧愁的事情造成的。说到烦忧,北宋著名*治家及诗人范仲淹可要堪称典范了。一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尽了他的忧国忧民情怀。当年58岁的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谪守滕子京之请写了这首《岳阳楼记》。当然,他不止是做无谓的烦恼,而是化烦忧为动力,倾尽自己毕生之力,为君主分忧,为人民造福。就在64岁时,最终因为疾病溘然长逝。虽然他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可是他晚年疾病缠身,却不能不说是因为长期烦忧思虑过度造成的。
当然,作为“天下匹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值得世人称颂。但是在如今这个大多数人生活富足、幸福,并越来越注重养生的时代,过度的思虑我们是不提倡的。因为过度思虑也是伤害脾、肝、肾等脏腑的“无形杀手”之一。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思则气缓”,时间一长,气机自然郁滞,影响到肝肾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思虑常常伴随着气郁和恐惧,或是衍生出气郁和恐惧来,直接伤害我们的肝肾。
因此,为了肝肾和身心的健康,为了远离大病,大家一定要学会远离烦恼、忧思。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要适可而止,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与心态。如果你正在想办法除却烦恼,我教你一个良方——“快活无忧散”,每天来一副必定能除却烦恼,减少思虑。此方也记载于《古今医统大全》一书中:“除烦恼,断妄想。上两味等分,为极细末,用清净汤调下。”它的使用方法我们再来用通俗的言语给大家讲解一下。
快活无忧散
准备材料
“除烦恼”和“断妄想”两等份,清净适量
锻炼方法
用意念把它们想象成两味药材,再用意念把它们细细地研成细末。
以“清净”为汤,将它们调和均匀。
用意念服下即可
养生功效
减少思虑,抛却烦恼,养肝益肾,健康身心
明代医家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一书中还指出:“此方药味虽少,奏功极大,且药性不寒不热,不苦不辛,不必远求产药之区,可自我求之,自我得之。虽《神农本草》所未载,东垣、丹溪所未论及,自是人间一种妙药。苟能日服一剂,胜服四君子汤百剂也。”意思是说,这个方子药虽然少,但却十分奏效。而且没有寒热之弊、苦辛之味,也不用四处花钱购买,可以自产自用。虽然《神农本草经疏》上没有记载,李东垣、朱丹溪等大医家也从未提起,但自是人间的一种妙药。如果能每日服用一剂,比服用什么“四君子汤”等其他著名的汤剂还要有效。
徐春甫还特别提出,在服用此“药”时,最好要配合其他净心宁神、放松身心的事情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比如可以先清扫出一间安静居室,并一直让它保持窗明几净,窗外处也最好能辟出一块地方来,围上栏杆,种上花草。再挖出一方池塘,蓄上水养上鱼等。室内须摆放上一张桌子、一张床和一个坐垫。然后每天对窗盘腿而坐,闭目调息。再按照前面的药方,坚持做三炷香的时间。或者再到闲庭中去散步,迎着清风赏明月,或者是练习书法,展玩真迹名画,或是诵读诗歌等。累时,则沏一杯清茶来慢慢饮,让茶香来醒脑安神,让茶汤慰劳和滋润身心。也可以选择小卧或是小憩一会儿,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天君泰然,已然忘记了世间种种烦恼。让肝肾都不再受到伤害,身心皆安!
徐春甫提到的许多事宜,我们现在也可以做到,除了每天自调“快活无忧散”“服下”外,同样也可以在家中的庭园或是阳台种花、养鱼等,只要有心,一切都可以做到。
总之,就是要将烦恼消除,不要幻想不切实际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而是要将心放下来,踏踏实实生活,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同时做到劳逸结合,人自然也就快乐无忧,健康幸福了。
肝肾同养小妙招:按摩大敦穴
双脚的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即靠第二趾一侧的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为大敦穴。盘腿端坐,双手分别按压大敦穴,先向外旋按压15下,再向内旋按压15下。每天1~3次,具有调补肝肾、保健防病的作用。
闭目养神,养身修性补肝肾
闭目养神是一种静坐休息的方式,它可以消除和缓解大脑和眼睛的疲劳,养身修性。同时,还能补肾养肝,养生防病。所以,大家趁着工作和学习之余,不妨静坐下来闭目养神一会儿。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