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学院陶艺为大众带来新的文化价值
TUhjnbcbe - 2020/6/28 11:20:00

学院陶艺为大众带来新的文化价值


走进快意空间,就会看到门对面白墙前陈列着一整排陶制大圆盘,通体挂釉,上面涂鸦着抽象的人体像——只有手指和脚尖着地,如同拱桥横跨在展台上。这组斑斓多彩的作品名为《惊蛰》,像是提醒着大家,陶艺创作的春天已经到来。


  都市快报“快意空间”落成后,同时启幕的就是“‘非’·今日主流”陶艺展。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陶瓷司空见惯,同时,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现时的陶瓷艺术正在经历着又一次复兴时刻。目前,杭州正在争创手工艺之都,陶艺的地位不可小觑,有着近六十年历史的中国美院陶艺系,让高素质的学院陶艺逐渐走向主流。快意空间的这次展览,正是通过一批以学院陶艺为代表的新一代陶艺家的作品,寻回当代陶瓷艺术的文化价值,让中国传统艺术的人文情怀真正走进大众。


  有思想,有个性


  学院陶艺有一份时代使命


  “学院陶艺不是一个简单的器形拷贝,它有思想,有个性,更有一份时代使命”。中国美院陶艺与工艺美术系主任周武说道。作为学院派陶艺的领航人,周武觉得艺术家有一种使命感,中国美院陶艺系的陶艺创作不仅仅是器物和视觉上的感官,更是改变人们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引领生活方向的一块敲门砖。


  在快意空间,你可以看到各种前卫、开放的表现手法,展示艺术家们对生活的渴望,对艺术的追求,而那种渴望和追求很多元。当你走近这些作品,细细琢磨,或含蓄、或夸张的陶瓷器皿,想象空间瞬间就会被放大许多。


  “能占据人心的艺术品,都有一个共鸣点。”著名陶艺家、快意空间艺术总监刘正说,学院陶艺不一定像传统作品,能通过画面就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结构、形色关系上下工夫,揉泥、配釉、配泥、绘画,每一个步骤都还原到泥土最基本的状态,产生一种极致美。同时,学院陶艺家正在对传统陶瓷的探索中,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符号语言。


  观赏陶艺本身


  就是对作品的一次全新创作


  本次参展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美院的研究生,标志着学院派陶瓷艺术的力量正在壮大。刘正表示,当下学院派艺术家很多,他们以先进的工艺,国际视野以及大美术的基础,引领着陶瓷艺术的新方向。


  “虽然是成长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但仍需对传统有所继承,个性再强烈也不能失掉历史的厚度。”周武说,中国是个大瓷都,学院陶艺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意义非常,既要对传统有认知,又要悟出新东西。


  艺术家们觉得,要真正读懂展厅里的学院派陶艺,光有足够丰富的想象力,其实还远远不够,还得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陶艺的欣赏是绘画与立体雕塑的一种整体体现,空间感、造型感以及主题的表达都很微妙”。周武说。


  “浙江的青瓷几乎占据了小半部中国陶瓷发展史,相比其他手工艺,陶瓷除了社会占有量大,影响力也是世界性的。”刘正表示,今天的学院陶艺,以陶瓷为媒介、指向大众的人文关怀,外衣又是国际化的陶瓷语言,而它的发展动力是先进的陶瓷工艺和不断更新的创作观念,“这样的艺术品其实是需要走进大众,而不是躲起来孤芳自赏”。


  艺术家名片


  “‘非’·今日主流”陶艺展


  展览时间:4月22日-5月6日


  展览地点:小河路334号 快意空间


  刘正,1963年生于江西南昌,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陶瓷美术专业,当代著名陶艺家,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动漫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周武,1964年生于浙江龙泉,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陶艺与工艺美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院陶艺为大众带来新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