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18日,杜聿明医院,医生检查后,准备割去他的左肾。手术前,医院看望杜聿明。杜聿明心生狐疑,他和戴笠有过公事上的交往,但是私交很一般。此前,戴笠从未单独登门拜访过杜聿明。
杜聿明是个聪明人,他清楚戴笠此行绝非是单纯地探望自己。戴笠的到来,勾起了杜聿明的心病。原来,杜聿明住院之后,就一直心事重重,他害怕自己动了手术后,蒋介石会以他身体不好为由,另派他人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去东北后,带去了不少的幕僚,如果他丢掉职务,这帮人的饭碗也不在了。
杜聿明在向蒋介石请假治病的同时,留了一手,保荐同为黄埔一期的好友郑洞国为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郑洞国作风正派,军事能力也不错,在杜聿明手下当过师长,后来还当过新一军的首任军长,两人私交也很好。在杜聿明住院后,蒋介石任命郑洞国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并在杜聿明住院期间,代理长官职责。
虽然司令长官由郑洞国代理,但是他的资历毕竟有限,加上为人老实不是那种钻营之人,杜聿明非常担心郑洞国这个代长官不长久,蒋介石还是会派人取代。
见到戴笠,杜聿明的第一反应是蒋介石派这个军统特务头子来打探他的病情,一旦戴笠回去汇报说杜聿明身体状况很差,那么蒋介石极有可能派新的有资历将领去东北主持军事。因此,在两人寒暄几句后,杜聿明就极力表示自己的身体很好,已经问过大夫,手术做了之后,二周之内就可以出院。
戴笠听了后,面带微笑的详细询问了相关情况,在问到主治大夫是谁时,杜聿明回答说:“是这里著名的泌尿科专家谢元甫。”
戴笠追问:“这个谢大夫今年多少岁了?”
杜聿明说:“有60多了吧。”
戴笠认为不妥,说:“年龄有些大了吧,我当年在上海割盲肠的时候,主刀大夫是英国的一个老专家,他反应迟钝,缝合伤口就花了半个多小时,我现在都感觉不舒服,如果你动手术也像我一样留下后遗症,这就不好了,老头子用人之际,不妥不妥。”杜聿明说:“检查都做了,手术就定在明天(3月16日),不会有问题的。”
戴笠说:“那这样,你不用管,我见一见这个谢元甫。”戴笠说完,就去找谢元甫,过了一会后,戴笠面带喜色地回来了,对杜聿明说:“谢元甫看起来精神很好,这下我就放心了。”戴笠如此急切和关心,让杜聿明不由得有些感动。
在临走时,戴笠对杜聿明说:“老头子让我全力配合你在东北的工作,过去军统和你合作不多,今后将紧密配合。老头子让在东北成立一个军警稽查处,我建议由文强任处长。文强是我们的黄埔同学,工作经验丰富,是个非常得力的人。”戴笠并没有食言,不久之后,隶属军统的两个装备精良的交警总队开到了东北,归东北保安司令部和军统双重指挥。
戴笠走后,杜聿明心中的石头落地了,戴笠是蒋介石的心腹和耳目,戴笠前来表态支持杜聿明,背后肯定是蒋介石的意思,所以杜聿明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职务是稳了,暂时不会有人来取代了。
4月初,蒋介石发来电报,询问杜聿明手术后的恢复情况,杜聿明回电称:“手术的刀口已经愈合,但身体毕竟虚弱,需要休养一段时间。”
杜聿明本来准备到5月初再正式出院,不料在他住院期间,觊觎他职务的人四处活动,杜聿明不敢继续住院,准备出院,医生谢元甫说:“你身体状况很差,不能马上出院。”
到了4月中旬,赵家骧、赵公武、陈明仁等东北国民党军的将领,联名发来电报,让杜聿明返回东北主持军事。蒋介石当时在重庆,也发来电报让杜聿明前来见面。
杜聿明清楚,蒋介石召见他,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让他马上去东北,另一个就是换将。杜聿明不愿意丢掉职务,于是去电称马上去东北保安司令部报到。年4月16日,杜聿明不顾医生的劝阻,乘坐飞机前往沈阳。
到沈阳后,杜聿明发现在他住院期间,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东北保安代司令郑洞国指挥的国民党军并未取得大的进展,反而陷入了困境。
杜聿明认为这是熊式辉、郑洞国的作战方针出了问题,他当即让郑洞国指挥一部分国军进犯四平,另一方面积极搜集东北民主联军的情报,试图寻求决战。国民党军依靠装备、兵力优势,相继攻占了本溪、四平,5月23日,廖耀湘、陈明仁部进占长春。到了5月31日,国民党军攻占了松花江以南永吉至农安一线。
占领长春,让蒋介石盲目自信,他亲自飞到沈阳,监督作战,不料后续的战斗却极不顺利。
5月27日,驻守海城的国民党军第师师长潘朔端率部起义,海城起义开了东北战场国民党军起义的先例,让蒋介石暴跳如雷。
潘朔端在防守海城之初,还是比较顽固的,但是该师是滇军,因此在被围后周围的蒋军嫡系救援迟缓,潘朔端在等不来援军的情况下,召集副师长郑祖志、参谋长马逸飞、团长魏瑛等人开会讨论后,毅然决定发起起义。
潘朔端的起义,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见死不救造成的,但是蒋介石对此却一声不吭,也没有处理一个将领,此时的东北国军内部已经是矛盾重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民主联军开始转攻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