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可分为吸收型高钙尿
TUhjnbcbe - 2025/1/17 19:32:00

导语: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又名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是指每日尿钙排泄量大于4mg/kg、血钙正常,而又无其他原因可寻的一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肉眼血尿、尿痛、腹痛等,严重者可致肾功能衰竭。若能及时进行药物治疗、饮食调理,患儿一般预后良好;若延误治疗,病情反复发作者,则预后较差。

一、该疾病的病因以及相关症状

(一)基本病因

1、肠钙吸收亢进

主要是由于肠道吸收钙亢进,空肠对钙选择性吸收过多,使血钙短暂升高;肾小球滤钙增加及甲状旁腺分泌受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钙减少,从而引起尿钙排出量增加,以维持血钙正常。此型机制不明,有学者认为是维生素D调节障碍所致。

2、肾脏储钙过多

肾小管重吸收钙功能缺陷使尿钙漏出过多,从而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同时维生素D3活性最强代谢产物1,25-(OH)2D3(即1,25-双羟维生素D3)的合成增多,引起继发性肠钙吸收亢进,以维持血钙正常。

3、肠道和肾小管功能障碍

肠道和肾小管均有功能障碍,肠道无法正常吸收钙,肾小管也不能正常吸收,最终使尿钙增多,导致本病的发生。

(二)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会增加发病风险:

1、有特发性尿钙增多症、尿失禁症的家族史。

2、高钙饮食。

(三)典型症状

1、血尿:血尿是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的最常见表现,多为钙结晶引起尿路损伤所致,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2、尿路结石:小儿尿石中仅2%~5%是由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所致,此类结石多由草酸钙或磷酸钙形成。

3、泌尿系统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还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以及排尿困难、蛋白尿、腹痛、腰痛及遗尿等表现。

4、全身表现

持久的高钙尿可对生长期的骨骼产生不利影响,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身材矮小、体重不增、肌肉无力等症状。

(四)并发症

1、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常继发于尿路结石,随着年龄增大,这种风险也会增加。

2、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疏松:因负钙平衡,少数患者可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甚至出现骨质疏松。

3、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二、该疾病的相关检查事项

(一)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血尿、尿路结石、尿频、尿急、尿痛等相应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其做尿常规、尿钙检查、尿肌酐、钙负荷试验、血电解质检查、甲状旁腺激素测定、皮质醇检测、维生素D测定、肾脏功能检查、泌尿系B超、CT等检查。

(二)体格检查:检查尿道口有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膀胱触诊有无囊性感;有无肾区叩击痛。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用于初步筛查蛋白尿、血尿等。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增多,可有轻度蛋白尿,无管型尿,还可见草酸钙、磷酸盐结晶。

2、尿钙检查

测量24小时及规定时间内尿钙定量,为诊断尿钙增多症的主要指标。本病患儿尿钙增多,24h尿钙>0.1mmol/kg(>4mg/kg)。

3、尿肌酐检查

测量24小时及规定时间内尿肌酐,用于计算尿钙/肌酐比值,以辅助本病的诊断。

4、钙负荷试验

有条件者可作钙负荷试验,以鉴别本病是吸收型还是肾漏型。但该检查不推荐作为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的常规检查方法,除非患儿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升高。试验前患儿需进行5天低钙饮食,并停服影响尿钙的药物,试验共2天,前1天用禁食日收集的尿,测尿钙/尿肌酐比值,第2天口服10%的氯化钙并进食,将收集的尿,再做尿钙/尿肌酐比值测定。肠吸收型空腹时比值正常,钙负荷后增高;肾漏型空腹和钙负荷后均增高,并且两时相内无显著性差异。

5、血电解质检查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患者的血钙、血磷大多正常,该项检查可帮助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尿钙增多症。

6、甲状旁腺激素测定:该项检查可帮助排除甲状旁腺亢进引起的继发性尿钙增多症。

7、皮质醇检测:该项检查可帮助排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的继发性尿钙增多症。

8、维生素D测定:该项检查可帮助排除维生素D增多症引起的继发性尿钙增多症。

9、肾脏功能检查:特发性尿钙增多症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故应监测肾脏功能,主要包括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

(四)影像学检查

泌尿系B超、CT:通过泌尿系的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发现肾脏的结石或钙质沉积,以及尿路结石等。结石在CT上显示高密度信号。

三、该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

(一)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会先询问患儿的家族史,之后根据血尿、结石、尿频、尿急、尿痛等典型表现,再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进行诊断。

(二)治疗原则

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目前常采用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等方法进行纠正,以达到控制尿钙排出量、预防结石形成的目的。合并难治性结石的患儿,可考虑手术取石。

(三)对症治疗

1、如出现肾绞痛,应及时止痛,首先给予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解痉药、镇痛药等。

2、如出现急性肾衰竭,未达透析指征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严重者进行透析治疗。

(四)一般治疗

1、多饮水,摄入的水量应为每日机体需要量的1.5~2倍,以维持高尿流率。

2、避免高钙、高草酸食物的摄入。

3、食物中的多种成分会增加尿钙的排泄,诸如钠、蛋白、葡萄糖、蔗糖等,应限制此类食物的摄入。

(五)药物治疗

1、噻嗪类利尿剂

常用药物为氢氯噻嗪,其作用是促进远端肾小管重吸收钙,使尿钙恢复正常;调节甲状旁腺激素及1,25-(OH)2D3至正常水平,使肠钙吸收正常。还可应用苄氟噻嗪,以减少尿钙排出、增加利尿效果。

2、前列腺素抑制剂

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增加肾小管对钙的吸收。

结语: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可能是肠吸收亢进、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肠道和肾小管均存在功能障碍,而致尿钙增多。本病的发生机制可能起因于维生素D代谢紊乱,并有明显的家族性遗传倾向。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主要以血尿、尿路结石、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统症状为主。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可分为吸收型高钙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