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核技术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具有特殊性和广泛性,以往关于核技术应用的伦理学都是局限于核武器方面和核战略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以构建核威慑相关理论为基础,其内容体系和研究领域已不再适应核实践的现实需要,对于当今核技术应用所面临的价值难题和伦理困境更是没有什么帮助,因此对核技术应用所面临的现实需要必须给现实的研究,发展和完善。
从核技术应用对人类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广阔前景方面来看,取消核技术的应用是不可能的,更是不现实的,因此确保其安全发展才是明智的选择,这就需要相关的伦理道德发挥“善”的作用,对核技术应用活动予以道德的引导和约束,保证核技术应用朝着人类安全的方向发展,防止出现核事故,避免走向祸害人类的道德不归之路。
一、核技术军用与核军备竞赛阶段
核技术问世伊始就被应用在了军事领域内,用来制造原子弹这种具有极大破坏力的武器。具体来说就是二战爆发后随着核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进一步的发现了链式裂变的反应,这一发现让许多科学家敏感地意识到,这种能量巨大的核能可以制造出威力巨大的杀伤性武器,当时的德国不仅拥有一流的实验室还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担心这种武器会被德国首先制造出来。
奥地利的物理学家奥列·西拉德首先就想劝说科学家们慎重的发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防止被德国法西斯所利用,但是他的这种劝说并未奏效,于是西拉德等一些科学家找到了爱因斯坦希望能借助他的威望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消灭法西斯结束这场战争。
年批准了制造原子弹的计划取名为“曼哈顿工程”,这项工程投入了20亿美元,动员了52万人参加。年一颗钚弹在新墨西哥州附近的荒野试爆成功,“爆炸瞬间,天空中出现了比1千个太阳还亮的闪光,接着是惊天动地的巨响,五颜六色的火云向天空翻转,扩大、上升,最后形成了高达一万米的巨大蘑菇云。”
奥本海默在回忆中说“当时有几个人笑了,有几个人却哭了,大多数人被惊呆了,一声不响。”年7月《波茨坦公告》发布后,日本政府拒绝投降,8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减少美军的伤亡为借口,决定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8月6日一颗名为“小男孩”的铀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人类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爆炸了,炽热的风暴横扫了全城,所到之处满目疮痍,钢筋水泥顷刻间崩塌,市区建筑顷刻间变成了残垣断壁,城市变成了废墟。
几年后相关部门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广岛市遭受原子弹爆炸和原子辐射影响的人数为四十九万,世界都被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所震惊,世界被笼罩在核恐怖的阴影之中。广岛核爆炸结束之后,以罗素和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众多科学家们,意识到了核的毁灭性,他们联名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呼吁世界和平,废止核战争。
二战结束后核武器也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和大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因素,核武器成为了左右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思想的核心因素。以美苏为首的国际阵营,由于在政治、战略、技术等方面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障碍,美苏两大国之间全面核裁军的目标没有实现,反而使双方都想从核优势方面来遏制住对方,导致美苏在核武器的数量和技术更新方面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激烈竞争,因此核军备竞赛也就变得愈演愈烈。
截至到60年代,美苏双方拥有的核武器数量多达1万多枚,以战后的美苏两国为例,他们每年分别生产多枚核弹头,这些核武器足足可以把世界毁灭几千次。
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想跻身世界核大国的地位,积极开展了大规模的核武器的研发和实验工作,人们普遍的认为“核武器数量的多与少就能决定战争毁灭性的大小,而战争毁灭性越大,核战的爆发可能性就越少”。
所以截止到20世纪60年代,仅美国的核武器数量就多达3万多枚,这里不仅包括原子弹还包括氢弹,而苏联的核弹数量更多达4万多枚,年10月的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更是将美苏之间核对峙的局面推到了巅峰,核战争似乎就会一触即发,世界被核阴影笼罩着。
二、核技术的和平应用
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局面的结束,各国销毁和限制了一大批核武器,国际范围内和平利用核武器的呼吁声越来越高涨,国际原子能等一些专业委员会在国际间加强了核技术应用安全的交流。
国际上之前以核技术军用为目标的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纷纷都开始转向了核技术民用发展的方向,出现了核分析、辐射加工、核农业、核医学、放射性同位素等关于核技术应用的新领域。人类终于进入了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时代,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航天、地质、考古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世界上绝大数的国家已经展开了对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美国、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尤为重视对核技术应用产业化的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产值每年都会占GDP产值的3%到4%左右,日本和欧洲的核技术应用的年产值也会占本国GDP的2%到3%左右。
我国的核技术民用仅开展了40多年相比较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比较晚,但是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核工业体系,我国国内从事民用核技术应用的单位越有多家。
我国核技术的民用在某些领域内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例如,我国的核农学方面的成就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占世界总数量的四分之一,培育农作物的数量为种,在年时我国核农学的贡献就高达66亿元。
同时我国在核医药领域内共有医院设立了核医疗科,有医院已经开始用同位素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除此之外我国在寻找矿藏,对工业材料进行改性以及在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大量的应用了核技术。
这些进一步说明了核技术在民用领域内的和平应用可以更大幅度地推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能给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和实惠。
三、核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
在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著名哲学家的思想之中,他们对“善”的内涵进行了多种分析,从多种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柏拉图认为善是每一事物中最好的东西,也是自身本性中所向往的一类性质的东西,事物中具体的善,是因为分享了善的理念,亚里士多德指出“一切技术,一切规划化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
柏拉图则进一步把具体的善分为了肉体的善、财产的善和灵魂的善。伊壁鸠鲁把快乐作为人生的最高善同时也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指身体上的无痛苦和灵魂上的无纷扰,实质是指人不依赖于外界的任何事物的个人自由。
但是正如罗素所见“我们不能以“应当”、“正当”来定义善,“如果这样做我们不过是把应当置于善的位置,作为我们不能定义的最终概念而已”因为“善的”比应当做的意义广泛得多。”
“因此,善的概念比任何关于行为的概念更为宽泛,更为基本,我们可以用善的概念去说明什么是正当行为,但我们不能用正当行为的概念去说明什么是善”。
例如在冷战时期国际间进行了激烈的核军备竞赛,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使自己能跻身世界核大国的地位,积极开展大规模的核武器的研发和实验。
人们普遍的认为“核武器数量的多与少就能决定战争毁灭性的大小,而战争毁灭性越大,核战的爆发可能性就越少”这种遏制核战争的逻辑从各个国家的防御利益来说是正当且合理的行为,为遏制核战争的爆发起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它绝对不是一种“善”的行为,因为大量的制造核武器让人们付出了大代价,世界各国的人民的心灵上投下了核战一触即发的阴影。
核技术在军事战争领域内的应用造成的影响正如卢梭在他的第一本成名著作中提到的一样,他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就道德来说完全是一种退化和堕落”,他认为“科学与工艺术不仅不能敦风化俗,反而会伤风败俗,因此科学是人类的祸患、道德的敌人,科学与艺术都是从人类的罪恶中诞生的”。
现实中核技术的应用有时往往会违背人类的当初意望,给人伦道德带来困惑和迷茫,例如在年7月《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政府拒绝投降,8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减少美军的伤亡为借口,决定向日本投掷原子弹,8月6日一颗名为“小男孩”的铀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人类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爆炸了,炽热的狂风席卷了全城,所到之处被夷为平地,钢筋水泥顷刻间崩塌,市区建筑顷刻间变成了残垣断壁,城市变成了废墟。
几年后有关部门公布调查数据表明,广岛市遭受原子弹爆炸和原子辐射影响的人数为四十九万,原子弹的巨大威力震惊了世界,使世界被笼罩在核危险的阴影之中,根据广岛核爆炸后的幸存者回忆,爆炸后的广岛处处都是“游走的鬼”,“火球带来了炙热的温度,人们被灼烧,很多人失去了头发,皮肤开始脱落,有的甚至漏出了骨头。
一眼望去根本不能看出他们的面容,他们没有胳膊走路非常缓慢,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这样的人,就像行走中的鬼。”这是关于核弹爆炸首次对人类造成直接伤害的描述,对于幸存下来的人们来说,在核爆炸后的二次伤害对幸存者的伤害才是最严重的,很多受辐射影响的人不仅出现了病变甚至还发生了基因的变异,幸存者的生命虽然得以延续,但是在今后的生活中却要经历各种病变的折磨。
主要的疾病有白血病、甲状腺腺癌、多发性骨髓癌、白内障等多种疾病,最为严重的是辐射的诱发作用下会导致有害的遗传效应,如自然性流产,天生畸形等多种遗传效应。
古罗马的四赛罗曾经说过:“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他人是不合理的”强调了我们有义务不去伤害他人,虽然有时候不能去帮助他人但是至少不能去伤害他人,两千年前的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也提倡“无伤,仁术也”他们都强调了我们有责任不去伤害他人,人们必须尊重他人的生命。
不伤害他人是社会道德的底线伦理原则,它包含着弃恶扬善,和谐和正义的道德理念,然而冷战爆发后的局部几场战争都使用了具有杀伤性的武器,使用了具有较强的化学毒性和持续放射性的贫铀弹,对周围的空气、水、食物及其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在人体吸入之后会造成各个器官组织的损害,严重时会诱发各种癌症。
如果通过农作物或者水产品的食物链被人体摄入会引起肝、肾、及其骨髓的病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核技术的不当应用造成的善恶问题进行相应的伦理思考和伦理审视。
四、总结
核技术的产生是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活动之一,核技术从最初在军事领域内的应用到现如今核技术在民用领域内的广泛应用的这一过程中,它凭借自身的环保优势和技术优势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能量解决了人类的能源问题,同时核技术在农业、工业、医疗等领域内的创新应用也解决了社会面临的诸多难题。
然而在核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不仅会给人类创造了价值,同时会给人类在伦理道德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思考,例如关于善恶问题的思考、环境问题的思考、核管理问题的思考、从事核技术相关活动人员的职业伦理问题思考、核技术应用所涉及到的核政治问题的思考等。这些伦理问题需要改变我们以往“谈核色变”的心态,必须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就社会而言我们需要树立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对生命有充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