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1/15 4:03:00
“气虚”为中医诊疗中很常见的一种证型。气虚主要表现为身体虚弱、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是指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常见导致气虚的原因:1、人的元气来源于肾,属于先天之气,又经过脾胃吸收水谷精微后天不断的滋养、补充。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均可造成气虚。2、大病初愈或久病不复或术后、产后元气大伤,可造成气虚。3、过度劳累对气造成透支,中医讲“劳则耗气”。4、中医讲“久卧伤气”,长期卧床或过于安逸,气就不能正常地舒展运动,影响脾胃运化,后天之气生成减少,而致气虚。5、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损耗,阳气渐衰,出现气虚。气虚对健康的影响:1、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恶寒恶风,反复感冒。2、气虚脾胃运化失司,可见慢性腹泻,营养不良,小儿发育迟缓或贫血等。脾气虚严重可致中气下陷,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3、气为血帅,若气亏虚了,推动血行的力量减弱,引起血滞脉管,继而瘀滞成块,形成气虚血瘀证。可见冠心病,颈动脉斑块,甚则心梗,脑梗等。4、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助痰生湿,可形成水肿,肥胖,脂肪肝等。5、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出现脏腑虚弱,衰老,甚则肿瘤。了解导致气虚的原因,可以积极防治气虚证。对于婴幼儿来说注重优生优育,后天科学喂养;成年人要劳逸结合,饮食合理,避免过劳,病后、术后等及时调理;建议适当运动,气血周流,脾胃调和,则气的化生正常。饮食上,气虚的人应多吃补气食物,如小米、薏米、莲子、扁豆、牛肉、鲢鱼、海参、鸡蛋、猪肚等都有着不错的益气功效,可以选择做成药膳调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