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
本文的题目和题头这段话,都取自三毛。这些话,感觉与站桩精神挺相应、也挺带境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站桩群里形成了一个每晚有约、共同站桩的仪式,每天在群里分享一点身法的、医理的、鼓劲的、案例的材料,带动大家“从不依靠、站成永恒”。
回过头来看,这些东西攒起来挺有意义的。本期就采集一些伴随我们成长的玫瑰,供君哂之一乐:
叔本华说过:“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人总是在失去健康的时候,才懂得健康的珍贵。那些与健康对抗的日日夜夜里,我们无数次在心里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就好了”(实际上,生病起于过用)。
“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其实是一种愚蠢的行为。着眼于迟暮的老病苦痛,及早积攒元气,静心站桩,天天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重要。
好好站桩,但愿四十年、五十年之后,我们还能这样在一起平和地聊天。
健康很重要。但对多数人来讲,都是身体出了情况,才想起通过站桩恢复健康。坚持站的,往往也是身体有过问题的!只有失去过,能更懂得珍惜;有需求,才有坚持的动力。
但有的病又真的不是靠临时抱佛脚能解决的!最好还是乘身体健康的时候站。上工治未病,你自己就是上工。
有的人对站桩只限于知道,好像知道了这码事,健康的百宝箱里就多了一道保险。只说不做的人,永远过不上自己希望的生活。
每天坚持,哪怕只有十分钟,细水长流比隔三差五、一曝十寒的效果好。
站桩,目前也许看不到效果,但差别会随着岁月渐增、老病将至而逐步显现。人老了,在生活基本保障的前提下,重要的是健康而不是其他。
专门站很必要,但融入生活同样重要,把桩形融入行住坐卧,不练自练、无功用功的效果更好。
站与不站相比,站比不站强;形与神而言,放松比形更重要;一个人健康,不如全家都健康;一个人站,不如抱团取暖站。让我们携手更多人,靠自己实现身心安康。
一站成桩行中正
一走就蹚融日常
大道至简勤练养
天长日久保安康——建房师兄
脊柱中正,放松入静。平心静气地感受它、接纳它、融入它,眉头放松,面带微笑,只是放松、放下、放淡……
不评价、不排斥、不希冀,只是一个净观变化心无住,当我们心无旁骛、无染无杂、安住当下的时候,每一刻都是生命的重启和新生……
做事目的性太强了,往往会忽略了途中的风景。站桩和生活一样,每个变化都不是没有理由的,都是当下最好的呈现,都值得我们珍惜、呵护、赞叹和欣赏。
站桩,不要总是以目标为导向,好像非得站满一小时或多长时间。不预设立场,只是保持专注,只是安住于当下,对站桩当中的每一个呼吸、每一点身心觉受,都去坦坦荡荡地接纳、赞美、感恩、欣赏,做一个放下任何功利和企图的旁观者。
只要放下知见和判断,处处都是风景。
做人做事要有一点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量和气魄,站桩也一样。有时候越琢磨、越纠结、越找感觉,反而越是找不到。
放下有所得有所求的心,如同虚空能够包容一切,一切的美好感觉可能就在放下的瞬间自然呈现。
站桩要守柔处弱
春天来了,我们都喜欢晨曦中的小草、嫩芽、鲜花;都会向生活中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小朋友关切注目。人心即天心,大自然也会呵护那些新生的、幼小的、孱弱的,平抑那些强大的、突出的、凌人的。
站桩时请不要逞强,要善于处弱,把自己放到最卑微的状态,最弱小的状态,好像一点劲也没有、有点没人扶就瘫了的架势,好像一根毫毛也动不了,如同婴儿一样松松的、柔柔的、弱弱的,当外形不再绷着、架着、端着,内心不再执着、固化、纠结的时候,天地之气的开关就打开了……
牵肠挂肚、愁肠百结的思来想去,除了伤脾耗神,往往无济于事。思绪中把别人想像成一万个样子,不如见面后的一个微笑或拥抱;头脑中设计了一万个方案,不如现场的灵机一动。你静下来、稳下来、定下来,心里平静了,一切就安定了。你有精力、有力量了,局势自然随你改变……
无论遇到什么,不要管、不要顾,先把自己安顿好、照料好。你好了,一切都会好;你没事,就是一种力量。
静下来、稳下来、定下来,好好站桩。
不要贪图舒服、惊喜、怒放、张扬的感觉。岁月经历得多了就会明白,没事平淡就是最大的胜利。身体也一样,它不来找事,我们就赢了。站桩的时候,没滋味就是真滋味,一种情怀,泯然自得。
有时候过程比结果重要,因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来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结果。
站桩也是如此,今天这个状态,明天可能就有另外一种感觉;刚开始站是一个样子,站十分钟又是另一番体会,分分秒秒刹那刹那地变化不停。
所以,时时刻刻地觉察当下的身心变化,敏锐地感知和觉察一切细微的现象,但不执着于任何一个现象,只要不执不取,当下的任何变化都是那样的美……
我们往往急着赶路,而忽略了途中的风景。
生活当中,累就累在给自己设定目标;自己一辈子无法企及,又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切由目标导向,就忽视了过程和当下风光,更给生活带来沉重的压力。如同我们要去某个地方,当心里起急的时候,坐飞机都会感觉到慢;当心里不着急的时候,悠乎悠哉地在路上看着风景,玩着玩着就到了。
人生是一场旅行,没有目的地,也没有固定的结果,一切都是变化的。我们希望企及的那个目标,当然不离当下努力,但也是以往累积和众缘和合的结果。当我们不被目标导向、不为目标绑架、重在当下努力的时候,这样的生活就轻松了。
从身体健康上讲,一旦被目标锁定,思维就会急、会细,就会影响气血。这就如同车的怠速一样,怠速越高,越敏捷,消耗就越大。当我们不被目标所限,安然当下的时候,心里不急不缓,怠速就降低了,消耗就减轻了,活得自然也就长了。
站桩也一样,可以设定目标,但别被目标绑定,轻轻地接纳、欣赏、觉察身体的每个变化,尽量放松、放慢、放柔、放下、放淡、放空,只是静静地观察和欣赏当下的每一个变化。心里越纯净,观察得越细微,但只是觉察而不住,如此一个多小时也就变化着过去了……
「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但是成功不简单。」
为什么?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其实,人生不必苦苦追求复杂的事物,只要简单正确的事重复做就可以成功。所以,再送您一句话:老实练功,持之以恒!
形意有句话叫“无意之中是真意”。我们经常引用过来讲是:若存若亡,勿忘勿助,有一搭无一搭的有点意思就行了。
只要有意,有想法,就属于有所思,气脉就不会全然的松开。对于意的把握,今天看到一个更贴切的比喻:打坐或者打拳,往往在没有注意的情况下,这里打开了、那里打开了。这和友谊似的,有心结交的,和无意成交的,就不一样。
所以,傻傻的、无所求、无所得、无所住地站就行了。问题是,很多人平时处于紧张状态习惯了,处于应酬状态习惯了,经营呀、管理呀、工作呀等职业化的东西已经渗入骨髓,回家也放松不下来。在工作、生活、社会以及无处不在的手机、信息等裹挟下,不会放松、不会休息,真是挺让人感叹的。
从这个角度看,站桩还真是一个让人逐步把神拉回来、把形松下来、让我们很好地安放身心、养精蓄锐的好方式。安住当下,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好好站桩,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美好而奢侈的一件事情呀。
怎么放松?把身形调个差不多之后,再引用一个朋友给我分享的方法,供您参考:关闭大脑,用心感受,天地能量,无穷无尽,充身而用,浑然一体,全然放松,毫不用力,人乃通道,无为得道。
只是一个全然的放松,只是一个静静的、松松的感受天地能量充身而用、融为一体的状态。当我们放下一切的目的和企求,只是放松放下、感受融入的时候,可能更容易契入事物的本来样子。
今天有约,试试这个效果怎么样……
识得守神意,
静观造化功。
真我是丧我,
真气虚无中。
——一羽师兄
站桩越来越成为一件奢侈品。
因为手机的存在,大家一歇下来都抓着手机看。精气神全跑掉了,身体不断地内化了。看手机跟抽大烟一样,谁能够静下来,把神拉回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我听中医老师讲,女过45岁,男过50岁,要拿出日常生活中的三分之一时间来照顾身体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各项生理指标都下滑,熬夜、奔走、负重、思考等都不抵年轻时代了。不管是做事业还是搞行*,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能做赔本的事;等没有了身体这个本钱,一切都就没有了。
「千年*土八百主,万两*金一夜消」。年过五十,不要为了名利再委屈自己,不做或少做委屈求全的事了。在无碍他人的情况下,怎么舒服怎么来吧。
您说一棵大树的树枝会感觉到累吗?
当您站三体式,感觉到胳膊累的时候,就是脊柱没有立起来!
要收下颌、提前胸,把脊柱立起来!把力由足起、膝挺、腰挺、项挺这个主干挺起来!
我在生活当中观察,尽管说人老腿先老,但上身是从颈项开始老的。当一个人头前探、肩驼着、脊柱直不起来的时候,说明气已经不足了。说一个人气宇轩昂,气度不凡,肯定不是低头弯腰的状态。
所以,大家站三体式可以根据胳膊累不累、检验您的脊柱立没立起来,主干是不是挺起来了。
感恩老师一直提醒,使我们不断提升!同样的一句话,你站一个月时和站三个月时听到,收获和体悟是不一样的。
——东海师兄
有桩友说她站别的桩,但在群里学习借鉴收获很大。我诚恳地赞叹她这种包容、开放的心态。这样的人能交成真正的朋友,因为她是圆融的、柔和的、不自私、不偏执的。最可怕最可怜的是练了几天拳,马上变成这种功法的死硬执着者,到处鼓着眼睛挑别人的不是!
借用古人一句话: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不是说对功法不认真,也在认认真真地习练,但并不排斥、不否定其它方法,能够平和地对待一切。
心量决定境界,偏执让人疯狂,像老熟人一样平常淡然平等平凡才好。
身体的现象是变化的,为什么有这个反应,为什么又有那个现象……心有千千结,气脉永难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把一切交给身体自己处理吧,只是净观变化心无住就好。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有师兄说,三体式胳膊抻拧开之后,感觉劳宫在动,涌泉感觉也动了。这个体会我也有,劳宫通心为火,涌泉通肾为水,这二者之间似乎存在一种接引感应关系。
功法练到一定程度,有时听到别人一句话,也能触类旁通,直接受益。因为好多时候,我们对前面的路径并不是特别清晰;印证之后,会更明确、更有底数。对于老桩友来讲,一句话、一个意识就能把气血调动起来。比如,站到一定程度,丹田就把各种力量联到一起了;呼吸有条秘密通道,可以直通丹田;气上去之后是从脑后往下走的;我们离开大地的时间太长了,要多采地气……
还有的时候,自己有了心得,再跟大家互相分享,也能加强信心,比如有朋友说,离开贴背以转斗、逼臀以坚膝,脊柱根本立不起来;有的说,胸出而闭,才能站得更舒服;有的说站三体式后背有了靠墙的感觉;有的说丹田找脚后跟是神来之笔……
这些点点滴滴的东西,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印证、互相启发,涓涓细流慢慢就能汇得更清晰、更透亮、更欢快、更有力量。
感恩各位师兄,祝周末练功愉快。
功法:
是用来(练)的!
不是用来(学)的!
(学)了不(练),等于没(学)!
只有把(功法)练上了身,这才叫(功夫)!
强身健体,治病康复是靠的(功夫),而不是(功法)!
希望大家在群主老师的带领下,早日把(功夫)练上身!
——泰和师兄
“背骨虽极力贴住,却是竖劲,不是横劲,以竖则实,以横则虚也”。
——《内功真经》
释义:平时无论坐、立、行还是桩,特别是站三体式,注意两个肩胛骨用意内贴,后背形成一个下沉的劲,再注意前肘里裹(肘窝朝上)下坠,后手里旋下按,斗骨用意转,整个前胳膊就挂在后背了。意在肘上,手全然放松。这样站,劲整省力。
“人皆知坚膝而不知坚膝之窍,在乎逼胯者,将两臀极力贴住也。人皆知坚胯而不知坚胯之窍,在乎圆裆也,将裆极力向外挣横也”。
——《内功真经》
释义:这两句话其实可以合并为一个动作,就是腹股沟由内向外分、大腿由内向外卷。这样子,臀部自然像带轴的画卷一样、由承扶穴向内向上收,顺势把谷道给闭上。
拓展运用:站三体式时,请把大腿由内向外卷的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脚底,则“前脚搓、后脚蹬”时自然触地形成类似阴阳鱼的拧劲。
气以直养而无害
我们身体的任何部分都需要有物质流动、营养供应和垃圾代谢,才能活得健康。在这个过程当中,健是有力,有气才能有力;康是通达,有气才能拱开道路而通达。所以,传统中医特别重视气的作用。
气率血行,气拱开肌肉组织缝隙,为血输送营养、为代谢垃圾提供通道;气如果虚了,肌肉组织就会坍塌,血输送巡行的压力会增大,肌肉组织得不到新陈代谢,就会积累垃圾、板结僵硬。我们越老,身形会越佝偻,身体会越僵硬,失去了年轻时的挺拔和弹性。
站桩伸筋拔力,提胸下腰,下收谷道,力由足起,脊柱中正,打开命门,精神内守,本身就是守神、蓄气、生精的过程。随着真气的培补和增强,慢慢会向驼背、颈椎弯曲等僵硬变形的部分输送养料,重新建立输布和代谢系统。这个过程中,会感觉肩更不舒服或有的部位疼痛。有疼痛,说明气往前拱的时候有压力。
破坏一刹那,重建好几代,身体也一样。如同一口水井,枯的时间长了,岩土中渗水层暴露久了会“滋”死,再想打通恢复,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这也提醒我们凡事不要过劳过力过思,一旦造成某个系统或部位荡机,想补救回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同样,身形一旦调直了、放松了,内气充足了,那种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的个中滋味也只有您一个人独享品味……
做任何事都要心安理得,这样子心里通畅。心要是通畅了,一切都通畅。
从尊重他人出发,你会少生很多气;要求别人尊重你,你会多生很多气。随时随地别把自己当根葱,别认为自己怎么怎么样;随时随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渺小的小人物,才能做出对他人恭敬的事。
把自己的位置放低,尽可能地给他人提供帮助。最关键的是彼此之间没有争执,谁也不该谁,谁也不欠谁,你就活得长。
老古人仿佛看到了我们今天人人低头沉迷于手机、天天四体不勤的样子,《*帝内经》讲:
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帝内经》虽然没有说站桩,但“头倾视深、背曲肩随、转摇不能、屈伸不能、不能久立”这几句话,不正是我们“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肋开而张、松腰落胯、膝曲而伸、足坚而稳”的站桩身形要求的体现吗?
在站桩这条路上没有太晚的开始,就怕不开始。坚持下去总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Crystal师兄
看更多身心健康好文章请长按下方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