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呕,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症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生箭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净萸肉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二钱。
一、什么是大气
大气充满胸中,司肺呼吸,人之一身,自飞门至魄门,一气主之。然此气有发生之处,有培养之处,有积贮之处。
天一生水,肾脏先成,而肾系命门之中(包肾之油膜连于脊椎自下上数七节处)有气息息萌动,此乃乾元之始也。
《内径》所谓“少火生气”也。此气既由少火发生,以徐徐上达。培养于后天水谷之气,而磅礴之势成。
积贮于膺胸空阔之府,而盘踞之根固。
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
夫均是气也,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故郑而重之曰大气。
二、内气(大气)与外气
夫大气者,内气也。呼吸之气,外气也。人感觉到有呼吸之外气与内气不相接续者,即大气虚而欲陷,这时候大气就不能紧紧包举、或托举于肺的外部了。如果这时,医生不知病因,误认为气郁不舒而开通之。严重的,呼吸将停,努力始能呼吸,仍然误认为气逆作喘而降下之。则陷者益陷,凶危立见。
三、寒热之由来
其时作寒热者,盖胸中大气,即上焦阳气,其下陷之时,非尽下陷也,亦非一陷而不升也。初陷之时,阳气郁而不畅则作寒,既陷之后,阳气蓄而欲宣则作热。迨阳气蓄极而通,仍复些些上达,则又微汗而热解。
四、症状及病因
咽干者,津液不能随气上潮。满闷者,因呼吸不利而自觉满闷。怔忡者,因心在膈上,原悬于大气之中,大气既陷,而心无所附丽也。神昏健忘者,大气因下陷,不能上达于脑,而脑髓神经无所凭借也。
大气下陷这病是怎么得来的呢?多因,本来力量小,结果搬用大重量的东西,或空腹用力,或病后元气没有恢复正常,就开始劳作,或因泄泻日久,或服了破气药,或气分虚极下陷,种种病因不同。
五、寒饮结胸与大气下陷
大气下陷之脉象微细迟弱,于胸中之短气,实与寒饮结胸相似。然诊其脉似寒凉,问他果然寒凉,且感觉短气者,寒饮结胸也。诊其脉似寒凉,而问他不怕寒凉,只是感觉气短,才是大气下陷。寒饮结胸之短气,似乎觉得有物压之;大气下陷之短气,常常觉得上气与下气不相接续。临证者当细细审之。
六、药方释义
升陷汤,以*芪为主药,因*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惟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济之。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用之为向导也。至其气分虚极者,酌加人参焙气本也。或更加山萸肉,防气涣散也。少腹下坠或作疼者,升麻加至一钱五分或二钱。
七、大气下陷与喘的区别
大气下陷之甚者,其努力呼吸,迫促异常之状,与喘之剧者,几乎无以辨别。然喘证无论内伤外感,其剧者必然肩息(《内径》喘而肩动者为肩息)。大气下陷者,虽至呼吸有声,必不肩息。又喘者脉多数,或有浮滑之象,或尺弱寸强,大气下陷之脉,皆与此相反,是明显的一个佐证。
八、典型病例及临阵用法
一人,年四十八,素有喘病,薄受外感即发,每年反复两三次,医生投以小青龙汤加石膏辄效。一日反复甚剧,大喘昼夜不止。再用先前的方子两剂,分毫无效。张锡纯老师前去诊视,其脉数至六至,兼有沉濡之象。疑其阴虚不能纳气,故气上逆而作喘也。因其脉兼沉濡,不敢用降气之品。遂用熟地*、生山药、枸杞、玄参大滋真阴之品,大剂煎汤,送服人参小块二钱。连服三剂,喘虽见轻,仍不能止。复诊视时,见别人为其捶背,说背常发紧,捶之则稍轻,呼吸亦稍舒畅。此时,脉已不数,仍然沉濡。因此细细询问,这次反复发作的原因,是因曾努力搬运重物,当时即觉气分不舒,迟两三日遂发喘。乃恍然大悟,此证阴虚不能纳气,故难于吸。因用力太过,大气下陷,故难于呼。其呼吸皆需努力,故呼吸倍形迫促。用纳气发治,只治了一半。遂改用升陷汤,方中升麻、柴胡、桔梗皆不敢用,以桂枝尖三钱代之。又将知母加倍,再加玄参四钱,连服数剂痊愈。
按:此证虽大气下陷,而初则实兼不纳气也。升麻、柴胡、桔梗,虽能升气,实与不纳气之证有碍,用之恐其证反复,惟桂枝性本条达,能引脏腑之真气上行,又善降逆气。仲景苓桂术甘汤用之以治短气,取其能升真气也。桂枝加桂汤用之以治奔豚,取其能降逆气也。既善升陷,又善降逆,用在此中,为有一无二之良药也。
其他案例下次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