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博士
王劲松博士,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创立和铂医药前,王劲松博士任职于赛诺菲,担任中国研发中心总裁和亚太区转化医学负责人。他曾担任哈佛医学院的主治医师和临床研究员,并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LaurieGlimcher博士实验室完成分子免疫学的博士后训练。
和铂医药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商业化及全球运营的生物制药企业,针对肿瘤及免疫性疾病领域创制具有巨大临床价值的生物新药。公司利用强大的核心技术平台组合快速打造出兼具高度创新和差异化的抗体药物管线,开拓新型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抗体药物产品管线,并围绕自有技术平台拓展合作与授权业务。成立五年,和铂医药已经完成港股上市,各领域研究成果丰硕。
年6月,新康界有幸采访了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劲松博士,聆听了王劲松博士关于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国际化、研发、资本等方面的洞见。以下为访谈实录:
一、谈企业管理
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
新康界:我们了解到您作为华人抗体协会顾问、药物信息协会(DIA)中国区顾问委员会前任主席,曾经在哈佛医学院担任主治医生,同时也拥有非常丰富的药物研发和转化经验,相信这些临床治疗和研究经验对您创办和铂医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您的经验来看,在创办一家创新药企业时,作为管理层应该如何将研究背景与商业化相结合?
王劲松博士:和铂医药的发展方向是要做到以病人需求为最高目标。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研究和临床背景、产品开发和今后商业化都有一个共同的聚焦点,就是病人需求。基于这个原则,不管是我们的研究背景、临床医生的背景、产品开发和今后商业化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患者需求。和铂医药已经过几年的运营,并于去年登陆港交所,征途漫漫,初心未变。而且我们越来越坚信这个目标是一切工作的驱动力,也是正确的方向。
新康界:您认为创新药企业需要哪些领域的人才?和铂医药是如何管理创新药人才的?在人才激励方面公司有没有一些机制支持引进人才?
王劲松博士:任何一个企业人才肯定是核心,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处在一个行业快速拓展期,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前所未有的。企业发展速度要快、决策要准、创新要强,在这个背景下面,我们对人才提出了高要求,不仅仅是专业性人才,更是复合型人才,多面手:第一是专业化,人才需要具备非常强的专业技术。第二是适应能力,因为整个公司发展节奏非常快,而且在全球运营,人才需要有多方面多角度的能力才能够帮助企业的发展。第三是创新思维,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传统的模式来发展,肯定会滞后,所以对于人才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同时也为人才提供多样的发展路径和成长平台。
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和提升,我们会不断地吸引一些高端的人才,帮助公司的发展和提升。在机制方面,和铂有一系列为员工定制的个人发展计划、人才评估,通过多样的职业发展渠道在内部开放转岗,还有外部引进的方式,以多种方式、多渠道多平台来组建我们的科学家、运营和管理团队。
二、谈研发
病人需求为研发策略的核心出发点
新康界:公司的HarbourMice?转基因小鼠平台能够产生出两种类型的全人源抗体,这两个类型的抗体都具有产生抗体药物的巨大潜能。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在目前已经签约合作的企业当中,对这个平台的使用情况是怎样的?
王劲松博士:如果将抗体分成几代的话,最早一代的是嵌合抗体,后来演变成人源化抗体,即把动物的抗体在体外进行人源化,但仍然保留了大概5~10个动物序列。最近十多年是整个行业转变成全人抗体的时代。如果你现在看整个行业发展,世界前20大企业如果做抗体的话,基本上已经进入全人抗体这个阶段,但中国还有相当多企业停留在第二代人源化抗体阶段。产生全人抗体主要的技术不外乎是转基因鼠和噬菌体展示,主要还是来自于转基因鼠,在这一点上和铂小鼠平台是行业发展的主流。
最近几年和铂医药的科学家利用技术平台进行了完整产品管线的建立。我们测试了多样的抗原靶点,从全人的正常大小的抗体、全人的重链抗体,到基于全人重链抗体的双靶点抗体,已经有几十个项目。从数量上来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我们自己还有合作方已有7个临床阶段的项目正在使用这个技术平台。
新康界:为什么和铂会着重去发展抗体技术平台?好的抗体技术平台对于创新药企业来说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王劲松博士:首先,技术平台为产生良好抗体为核心的产品管线提供了创新引擎。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以专注于面对临床病人的需求、生物学活性和靶点特殊性来进行抗体的发现筛选,而不会为选择用什么样的平台、如何得到平台、使用别人的平台能带来多少价值等做多方面的思考,整个公司会非常专注于面对病人需求的产品开发。第二,工作中会因为非常熟悉这个平台,可以利用平台的特点更加高效地产生批量的新产品和产品管线。这就不仅获得了数量方面的提升,更重要也会有质量上的差异,产生出一系列差异化的创新产品管线。除了用于自主研发以外,技术平台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化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切入点。通过和全球顶级科学家、顶级工业界合作伙伴进行深入合作,使得和铂的创新能力从某些细分领域的深度拓展到新药开发的广度上。利用技术平台,能够撬动资源和国际顶级合作方进行合作,这是我们的创新能力的体现。
新康界:我们看到公司免疫疾病药物的研发进展非常迅速,核心产品巴托利单抗和特那西普的各个适应症都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请问和铂医药一般如何选择适应症领域及研发创新方向?
王劲松博士:在适应症选择和研发方向决策上,贯穿着公司的基本逻辑:第一,所有事情都是要面对病人的巨大需求。第二,做最擅长的事情。从我自己和公司核心管理层的经验和背景来说,我们对于免疫学在学术界、工业界和临床的实践经验和资源积累非常丰富,所以现在整个公司的产品布局都是以基于免疫机理为核心的疾病的组成,虽然它在不同的领域,比如说免疫、肿瘤免疫或者眼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有不同表现,但是它们都有核心的共同点,就是这些疾病都是由免疫机理介导的,在这方面是充分把我们的资源能力最大化,和病人的需求进行直接的对接。第三,利用我们核心技术平台,能够为病人带来独特角度的解决方案。比如利用我们重链抗体相关联的免疫细胞衔接器HBICETM等去解决病人的临床需求。
新康界:目前公司肿瘤药适应症主要集中在实体瘤相关疾病,未来正式上市后,公司的肿瘤创新药该如何定价?
王劲松博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