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位置的改变。
多因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节,饥饿无度,损伤脾胃;或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脾胃受伤;或脾虚失运,痰湿水饮结聚于胃,积液潴留,有加无己,脾胃愈虚,终致气虚下陷,升举无力,从而脾气升提之力日薄,下陷之势日增,因而导致内脏下垂,遂称本病。
胃部呈凹状,下腹部突出,食后感觉胃脘压垂而有饱胀感,嗳气恶心、呕吐、肠鸣,自觉有胃下坠之感。有慢性腹痛或伴便秘、腹泻、眩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等。在劳动时,腹内牵引作用之感。
胃下垂的艾灸调理选穴
取穴一:百会、脾俞、胃俞、中脘、梁门、气海、关元、足三里。
取穴二:主穴1:中脘、胃上穴(下脘旁开4寸处)、足三里;2:胃俞、脾俞、百会。配穴兼肝下垂者,加期门、肝俞;兼肾下垂者,加肾俞、京门;兼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加公孙、内关、梁门;胃下垂较重者,加气海、关元、肾俞。
取穴三:脾俞、胃俞、中脘、气海、足三里、百会、神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