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杏林论坛第五十四期阴阳两虚脾肾
TUhjnbcbe - 2022/3/8 17:40:00

中医上认为,肾主骨为人体的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

观察身边一些老年人,只要是走路健步如飞的、吃得香睡得好的,都可以说是肾气、脾气比较充足。

一旦肾和脾出现了问题,我们的身体相对应的也就会出现问题了。

有的人一年四季手脚都是冰凉的,吃一点凉食就会腹泻,而且还老会感觉腹胀、腰膝酸痛,甚至说小便次数多、余沥不尽,一到晚上就尿频。

这类人群可以观察他的舌头,一般是舌淡、胖或者是边缘有齿痕,舌苔是白滑的。

符合这些症状的,中医上说大多数是阳虚了。

还有人会说了,吃得再怎么多就是不长肉,平时会口干舌燥的,鼻干咽干,甚至睡醒了之后,眼睛都是干的等症状。

这类人还伴有手脚心发热、胸口发热,睡眠不好,也就是我们中医上经常说的五心潮热。

舌头一般就是舌红少苔或者是无苔。这些在中医上大多数被我们判定为是阴虚。

这些结合起来,极大的可能就是阴阳两虚了。

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一味中成药—补天大造丸,来源于《医学心悟》。

主治阴阳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五脏虚损。

对于壮阳元、改善体虚、滋养元气或者是滋坎水,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方中有生地*、熟地*、天冬、麦冬、五味子、紫河车、杜仲、干姜、小茴香、枸杞子、牛膝、当归、白术、陈皮、侧柏叶、*柏。

方子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绪,但其实这里每一味药材用得都恰到好处。

我们可以分成五条路来看:

滋阴补液:生地*、熟地*、天冬、麦冬、五味子

我们常说甘味能补,寒能清凉,生地*正好符合,它味甘、性寒,可滋阴、生津、润燥。

生地*经过炮制而得来熟地*,它味甘、性微温的性格,入肝、肾经,擅补肝益肾,适用于肝肾精血亏虚诸证。

生地*擅长补津液,熟地*擅长补血液,两者共用,共起养阴之效。

麦冬、天冬都属于甘寒的药材,带苦味,比较擅长养阴生津。

不同之处在于,麦冬以养胃阴、生津液为主,天冬与麦冬共用,可养一身之津液。

五味子的酸味,能敛能收,它可以将补充的津液锁在体内。

温肾助阳:紫河车、杜仲、干姜、小茴香

紫河车性温的性格可养血益气,温而不燥。

杜仲味甘、性温,擅补肝肾、强筋骨。

干姜辛温,可温煦脏腑。

小茴香同为辛温之药材,入肝、肾、脾、胃经,可助阳补火、温肾助阳、理气止痛。

四药共用,可温补脾胃、温肾助阳,与养阴的药一起,温阳而不伤阴。

平补阴阳:枸杞子

它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可滋补肝肾、补阴助阳、还可补气。简单来说就是重在滋阴,兼可助阳。

养血益气:牛膝、当归、白术、陈皮

牛膝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善引药下行,可活血通经。

当归用来养血,白术来健脾,陈皮不仅可健脾还可助脾胃健运。

简单来说,牛膝、当归养血,白术、陈皮益气。

清热凉血:侧柏叶、*柏

它们两味均为寒苦的药材,有清热凉血之功。

这个方子,诸味药材配伍,相互之间进行调和,可补脾益肾、阴阳双补。

但是方无常方,量无常量,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辩证,辩证后才可以使用。

END

来源:喜乐良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杏林论坛第五十四期阴阳两虚脾肾